大隋,
杨勇呆愣愣地看着天幕,他现在人都傻了,
一个人能够想象的对底层老百姓最大的恶役制度,他都想不到是这种!
这是让底层老百姓都不能够跟身份高的人住在一起,
甚至连交流一下都不行?
这是把底层老百姓已经嫌弃到了何种地步呢?
独孤迦罗叹了口气,然后看着自己的傻儿子说:
“继续吹儒家呀!继续吹管仲呀!“=”
“你可不要告诉老娘,有一天你若为君,你也会让自己的子民变成这样。”
杨勇此刻就算心中有千言万语,就算对老娘再不满,他都没有勇气说出管仲这个制度很好的话。
这已经完全脱离了‘人’这个范畴,
…………
战国,
儒家学徒们都人心惶惶,他们用不安且羞愧的目光盯着自己的老师孟子,
“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制度根本就不用讨论,到底对底层有多大的恶意,只要长脑子都明白。
这竟然是他们儒家评选出来的圣贤!!
你敢信?
而且这种东西竟然还有人去吹?
不准底层老百姓跟顶层权贵居住在一起,甚至不准不同阶层的人相互交流,
“我们儒家该如何自处?”
“这就是我们儒家评选的圣人吗?”
“孟师教教我们!”
儒家学子一个又一个的破防,经过人家的证明,管仲学术体系中法家的东西不多,儒家的东西却一大堆。
要说这个齐国法家是法家的,还不如说齐国法家就是披着法家皮的儒家人。
孟子深吸一口气,冷静地吐出了几个字:“建议开除人籍!”
…………
大汉,
刘盈嘴巴干涩,眼神涣散,仿佛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战。
他眼中满是愚蠢和迷茫。
“如果百家的圣贤都是这个模样的话?”
“那么秦始皇焚书坑儒,岂不是正确的?”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盈突然感觉自己好像顿悟了。
一旁的叔孙通像是被雷劈中了一样,当时就傻了。
要知道他可是经历过焚书坑儒的事件。
当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叔孙通可没有少出卖自己学派中人。
他就是那个被儒家都嫌弃的小人,
但听刘盈这么说,叔孙通的心里还是感到悲哀的,他们的儒家已经声名狼藉到了这种程度吗?
刘邦欣慰地搓着儿子刘盈的狗头,笑着说:
“哎,这就对了嘛!”
“真以为焚书坑儒是什么坏事吗?”
“不是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保留下来,一些愚民愚君的思想,一些残害底层的思想,一些想要权贵永远是权贵的思想就该被唾弃和打压,坑儒,坑错了吗?一点都没有错啊!”
说实在的,刘邦对焚书坑儒事件,那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要不是秦始皇进行了一场思想净化运动,他刘邦怎么可能成为这大汉的皇帝呢?
要是所有人都抱着贵族的权力永远是贵族的权力,他一个小小的亭长怎么可能入主天下逐鹿中原?
这一点刘邦还是替秦始皇说两句好话的,因为他就是焚书坑儒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一旁的商山四皓听到刘邦竟然这么教导儿子,气得胡须乱动:
“这关我们儒家什么事?”
“这是管仲自己造的孽!”
关不关儒家的事呢?
刘盈就想问这个问题,于是他就在天幕中发出了自己的看法!
…………
天幕下,
很多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管仲这么干跟儒家的关系大不大呢?
儒家只是单纯地吹捧管仲吗?
那么儒家对管仲所谓的种姓制度的办法是推崇还是反对呢?
其实很多人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但他们还是不敢相信!
大明,
海瑞几乎是用哭腔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我们儒家在这件事情上真的扮演了最不光彩的角色吗?”
到了明朝,几乎已经百家合流,所有的官吏可以说都是儒家人,或者说至少身上有一层儒家的皮在披着。
听到这句话,六部尚书和阁老徐阶愤怒的指着学子的鼻子大骂:
“海瑞,你如此侮辱圣贤,你枉为儒家中人,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要知道科举考试你可是拜过孔孟先师的!”
“要是没有儒家传道授业解惑,哪有你海瑞的今天?”
海瑞不答,只是用一双通红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们问:
“别扯这些没用的,儒家自有儒家的功绩,但儒家也有儒家的罪孽。”
“咱们现在讨论的是,儒家在管仲这件事情上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他有没有推波助澜?”
“他有没有同流合污?”
“他有没有为管仲这种愚民困民的思想背书呢?”
海瑞的问题让徐阶很愤怒,这是一种信仰被人玷污,理想被人践踏的痛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