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内史侍郎虞世基,他很了解隋炀帝那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且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尤其对有关农民起义的坏消息更是深恶痛绝。于是,每当有战线将领或是地方郡县的官员心急如焚地前来禀报战况失利并紧急请求支援之时,虞世基总会不动声色地将这些报告暗中加以压制或者干脆大幅削减其中关键信息。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向隋炀帝进言,轻描淡写地说道:“启禀陛下,此等无非是些许鸡鸣狗盗之徒罢了,那些郡县的官吏们已然全力展开追捕行动,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将其一举剿灭干净,恳请陛下无需为此劳神费心啊!”
隋炀帝听后,竟觉得虞世基所言甚是有理,不仅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甚至有时候还会大发雷霆,严厉斥责那些如实前来报告军情的使者,怒斥他们信口胡诌、妖言惑众。就这样,由于虞世基的瞒天过海之计屡屡得逞,隋炀帝始终被蒙在鼓里,对于国内日益猖獗的盗贼之乱一无所知。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盗贼势力愈发壮大,犹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众多郡县纷纷沦陷于盗贼之手,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但这一切都未能传入隋炀帝的耳中。
再说上面我们提到过的隋将杨义臣,智勇双全、威名远扬。他率领着精锐之师,与河北地区的数十万贼兵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耳欲聋。杨义臣身先士卒,指挥若定,麾下将士们更是奋勇杀敌,锐不可当。经过一番激烈鏖战,最终杨义臣大获全胜,成功地击败了这群穷凶极恶的贼寇,并将其中不少人收归己用。
随后,杨义臣派遣驿卒快马加鞭,将此次辉煌的战果详细地上奏给了身在京城的皇帝。隋炀帝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大吃一惊,长长地叹息一声说道:“朕先前竟然不知这贼势已然如此严重,杨义臣所降服的贼人怎会如此之多啊!”
一旁的大臣虞世基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陛下息怒,虽说这些小贼数量众多,但终究只是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气候。然而如今杨义臣大破贼军之后,手中掌握着重兵,且长期在外统兵作战,此乃最为不妥之处啊。”
隋炀帝听了虞世基这番话,心中暗自思忖片刻,觉得甚有道理。他担心杨义臣拥兵自重,日后可能会生出祸端来。于是当即下令,火速召回杨义臣,同时还下令解散其所属军队。接到圣旨后的杨义臣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遵旨行事。就这样,原本已经被打压下去的起义军失去了强大的对手,趁势又重新崛起,再度变得猖獗起来。
长期逗留在江都的隋炀帝,还在整日沉迷于女色和享乐之中。他建造了豪华的迷楼,广纳吴地之吴娃(指江南美女),专门用来享乐,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醉生梦死,完全不顾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
正如那时船夫的哀唱:“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校。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出自唐代诗人褚载的《吊古战道》)。
迷楼是隋炀帝时期所建离宫别馆的一部分。离宫别馆旧指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主要用于帝王的游猎、休闲,同时也是处理政务的政治中心,还涉及宗教、军事等活动。
到了隋炀帝杨广这里,离别公馆却变成了供其极尽享乐之事的地方。楼阁上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柱,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步入迷楼,令人意乱神迷,不知所在。隋炀帝在其中沉迷于享乐,不理政事,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迷楼以其错综复杂的结构、精美的装饰和无尽的奢华令人叹为观止。隋炀帝在这座豪华建筑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财富,试图通过它来展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然而,正是这种过度的奢华和放纵,为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迷楼无疑是一座杰作。它巧妙地融合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理念,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才华。每一处雕刻、每一幅壁画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成为了永恒的艺术瑰宝。
然而,迷楼的背后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它更是隋炀帝个人悲剧的写照。这座建筑见证了他从权力的巅峰跌落至谷底的过程,也见证了他从一个想要励精图治的君主沦为暴君的悲剧性转变。隋炀帝在迷楼中度过了无数个日夜,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忽视了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此外,迷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靡风气。在隋炀帝的引领下,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奢华和享乐的氛围中。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隋宫》一诗写到:“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种风气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也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