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这些天过的很苦,葛明过的很滋润,滋润到为每天吃什么发愁。小猴子更是滋润,自从玩上了泥巴,好像找到了人生价值一般,忙的不亦乐乎。
小猴子从小在陶器作坊长大,日日夜夜跟泥巴作伴。从小猴子懂事开始,爹爹就夸他做陶器透着灵气,将来肯定能够接爹爹的班,而且比爹爹做得更好。如果不是家逢巨变,长大后肯定会成为一名陶器匠人。
葛明想到了后世吃过的一种火锅,炊具就是泥做的锅,应该也是砂锅的一种,各种食材一层层码放好,加高汤、佐料调味,炖煮个几个小时,就是一大锅美味,所以把红泥小火锅的重任交给了小猴子。
想到了吃,葛明对此时食材之缺,做法之单一,已经深恶痛绝。实在搞不懂,为何这样的物质生活,这具身体还能吃这么胖?
好像又只能吃鱼了,眼见着此时太阳逐渐偏西,所以拿起鱼竿,让丁香帮忙背着小篓子又出发去钓鱼了。
葛明后世钓鱼瘾非常大,但是此时的葛明已经少了不少钓鱼的兴趣。后世有人曾经说过,如果爱好和谋生是统一的,人会非常有满足感。葛明非常不认同这个说法,如果爱好成了必须的手段,久而久之会讨厌上这个爱好。
早上钓鱼,中午请庄户喝鱼汤。下午钓鱼,自家人还是喝鱼汤,这日子烂透了。
葛明钓鱼技术绝对冠绝大唐,不过半个时辰就钓到了五条大草鱼,和丁香一小段一小段的慢慢把鱼往家拖。两人都是满身大汗,一身的鱼腥味。好在这时候张春来已经到了,看到两人拖着一篓子鱼,赶紧上前把篓子拎起来。
张春来看到又一篓子的鱼,便对葛明说到:“小郎君,下午的时候福伯安排人去城里买了点羊肉回来,本想着晚上给你做点扁食,没想到小郎君这么爱吃鱼肉。”
葛明听完了差点抑郁,有羊肉不早说,不然谁还去钓鱼?再说谁爱吃鱼,你们全家才爱吃鱼呢?知道吗?胖的原因主要是碳水摄入过量,多吃肉蛋菜和果子,少吃主食人就会变瘦了。葛明其实也不爱吃鱼肉和羊肉,最喜欢吃猪肉和鸡肉,这不是没有吗?
算了算了,自己不爱吃不表示别人不爱吃,也不表示别人不知道你不爱吃。
“春来大哥,有扁食自然是好,天气太热,这鱼要是不吃就坏了。干脆晚上多搞点吃的,大家一天都这么辛苦。”
葛明让张春来杀鱼,今天就不做鱼汤了,需要做点细致的好东西。鱼杀好之后去掉头,让张春来沿着鱼的背部切开,取出左右两条鱼肉,用刀背在鱼肉上敲一敲,然后把鱼肉刮下来,再剁成细腻的肉蓉,足足有一盆肉蓉。
有了鱼肉蓉就可以做鱼丸了,好像还吃过一种蒸的鱼糕还是什么的,不知道名字但是大致做法是会的。
还是葛明指挥,张春来做。先是准备葱姜水,白酒准备一点,加点盐简单调味,反复搅拌均匀上劲有粘性就可以了,据说好的食材,通常只需要加点盐调味。按照这个说法古人不要太幸福,食材全部是有机的,调料家家户户几乎只有盐,甚至有的农户盐都买不起。
鱼丸比较好做,但是张春来居然不会做,葛明只好亲自做个示范。让张春来先把大锅洗净,然后加水点火,温度有点烫手的时候先把木柴抽出来,做鱼丸不能把水烧开,鱼肉先在温热水中定型再加热,口感会好很多。
找了一个小调羹,居然还是木头做的。左手抓起肉蓉,从虎口挤出一个圆形,用调羹一刮就成了一个鱼肉圆。
张春来果然是天生的厨子,一看就会,学着葛明的样子眼见越做越快,鱼肉圆也越做越圆。等半盆鱼肉蓉都做成了鱼丸,葛明就制止了,剩下的半盆打算做点其他吃的。一锅的鱼丸,这时候就可以再把木柴放进去烧开了,水滚上一滚就熟了。等福伯和禄伯回来再吃,现在还不着急。
让张春来找来一个木盒子,跟后世的抽屉大小差不多。看不出来原来是做什么的,反正张春来说是干净的。不过葛明还是不太放心,另外一个大锅先烧开水,舀出来一点把木盒子烫了烫。拿出珍贵的采菜油,把盒子的两侧和底部全部抹上,然后把鱼肉蓉放进去要拍打的结实一些,里面尽量少空气,并且表面要弄平整。
找来四根木棍,在大锅里摆成“井”字形状,木盒放上去,盖上锅盖大火蒸。这个需要的时间就很久了,至少需要半个时辰。大锅热气蒸腾,肉香逐渐弥漫开来。这时候张春来开始和面,揉好的面团醒一醒,趁着醒面的功夫羊肉切碎放到盆里加盐和葱花搅拌均匀,面醒好了肉馅也做好了。
擀面杖擀得飞快,一个一个面片中间厚周围薄,大小都一样,葛明感觉这就是艺术,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包饺子葛明是会的,而且会好几种。葛明最喜欢包元宝形和柳叶形,发现丁香原来也会包饺子,不过跟春来大哥一样,只会包圆肚形的,从速度的角度来这种是最快的,与其说包饺子,不如说是捏饺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