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冬天来得猝不及防,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细雨,将街头巷尾的梧桐树吹得瑟瑟发抖。陈宇站在公司顶楼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穿梭的自行车流与偶尔驶过的解放牌卡车,手中的搪瓷缸早已没了热气。三个月前开辟的农村市场虽然为公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张永昌的屡次使绊,让他深知商海博弈远未结束。
"陈总,永昌贸易在苏南几个县的供销社突然大幅降价,比我们的批发价还低10%。"小王抱着一摞市场调研报告推门而入,额头上还沾着雨水,"而且他们承诺,每售出一台缝纫机就给经销商返点5%。"
陈宇的手指在玻璃窗上划出一道水痕,目光变得冷峻。张永昌这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显然是想趁着农村市场尚未完全稳固,将他苦心经营的渠道彻底打乱。如果此时跟进降价,不仅利润空间被压缩,还可能引发恶性价格战;但如果不应对,前期积累的客户资源随时可能流失。
"通知销售部、财务部、研发部,十分钟后开会。"陈宇将搪瓷缸重重放在桌上,转身走向会议室。走廊里,员工们交头接耳的议论声隐隐传来,不安的情绪如同阴云般笼罩着整个公司。
会议室内,投影仪将苏南地区的销售数据投射在白板上,红色的下滑曲线格外刺眼。销售部经理老李拍着桌子:"陈总,再不出手,我们在常州、无锡的市场份额就要被蚕食干净了!"
"降价不是办法。"陈宇按住躁动的众人,调出另一组数据,"大家看,永昌的降价虽然吸引了部分客户,但他们的返修率从原来的3%飙升到12%。这说明他们为了压缩成本,牺牲了产品质量。"他顿了顿,拿起一份刚收到的匿名举报信,"而且据可靠消息,他们在组装过程中使用了大量二手零件。"
研发部老周推了推眼镜:"陈总,我们的生产线虽然保证了质量,但成本确实降不下来。除非......"
"除非我们升级技术。"陈宇接过话头,在白板上写下"自动化改造"几个大字,"我了解到,上海机床厂正在研发一款新型缝纫机组装设备,能将人工成本降低40%。如果我们能引进这项技术......"
财务主管皱着眉头打断:"可是陈总,设备引进至少需要50万,再加上生产线改造,公司的现金流根本撑不住!"
会议室陷入沉默,只有空调外机的轰鸣声在耳畔回荡。陈宇突然想起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国家正在推行"拨改贷"政策,鼓励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技术改造。他眼睛一亮:"我们可以申请技术改造专项贷款!现在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升级,只要项目可行,银行应该会审批。"
散会后,陈宇立即驱车前往工商银行。行长办公室里,檀木茶几上的紫砂壶冒着袅袅热气。"小陈啊,不是我不帮你。"行长放下茶杯,"但你们公司成立才两年,抵押物不足,风险评估......"
"王行长,这是我们的财务报表和市场前景分析。"陈宇从公文包里掏出精心准备的材料,"农村市场的潜力您也看到了,我们的产品返修率不到1%,客户口碑有目共睹。而且这次技术改造后,产能能提升三倍,还款绝对有保障。"说着,他又递上一份与上海机床厂的合作意向书,"机床厂愿意为我们提供技术担保。"
王行长仔细翻阅材料,目光在数据间来回游走。半晌,他终于露出笑容:"年轻人,你这个项目确实不错。这样吧,我特事特办,先批30万,但后续资金要等设备到位后再评估。"
拿到贷款的那一刻,陈宇站在银行门口,任由寒风吹拂脸颊。这30万不仅是一笔资金,更是打开新局面的钥匙。他立即联系上海机床厂,敲定设备引进事宜;同时安排技术骨干前往学习操作,确保生产线改造顺利进行。
然而,就在改造工程如火如荼推进时,新的危机悄然而至。一天深夜,生产车间突然传来爆炸声。陈宇接到电话后,立刻驱车赶到现场。只见车间内浓烟滚滚,一台关键设备被炸得面目全非,几名工人正在扑灭余火。
"陈总,是电路短路引发的。"车间主任惊魂未定,"但我总觉得不对劲,这台设备上周刚检修过......"
陈宇蹲下身,在焦黑的设备残骸中仔细翻找。突然,他的手指触到一块金属碎片,上面刻着永昌贸易的商标。他的眼神瞬间冰冷——张永昌竟然派人蓄意破坏!
报警后,陈宇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员工们的脸上写满担忧。"大家放心,这点小伎俩打不倒我们。"陈宇敲了敲桌子,"设备虽然损坏,但核心部件还在。我们联系机床厂加急生产替换件,同时加强厂区安保。"
在等待设备修复的日子里,陈宇并没有闲着。他带着团队走访了十几家乡镇企业,发现除了缝纫机,小型纺织机械在农村也有巨大需求。于是,他果断调整策略,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研发适合家庭作坊使用的简易纺织机。
半个月后,当永昌贸易还在为破坏得逞暗自得意时,陈宇公司的新型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不仅成本降低了30%,还推出了纺织机新品。在一次乡镇展销会上,陈宇亲自站台,演示纺织机的操作流程:"各位老乡,这台机器不仅能织布,还能绣花,买回去就是一个家庭小工厂!"
台下人头攒动,订单纷至沓来。消息传到张永昌耳中时,他正在办公室摔茶杯:"这个陈宇,怎么可能这么快恢复?"他的秘书小心翼翼递上一份报纸,头版头条赫然写着《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典范:陈氏实业引领农村工业新潮流》。
寒冬渐深,但陈氏实业的车间里却是热火朝天。陈宇站在新落成的产品展厅,看着络绎不绝的客户,心中感慨万千。商海沉浮,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次危机都是转型的契机。当竞争对手还在玩阴招时,他已经在布局新的赛道。窗外,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驶出厂区,向着广阔的农村市场疾驰而去,仿佛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