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深秋,沪市的风裹挟着寒意掠过黄浦江面,天宇电子总部大楼的顶层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陈宇将一份来自国际数据协会的调查报告重重拍在会议桌上,纸张与桌面碰撞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报告显示,欧美六大科技巨头联合成立了“全球数字生态联盟”,以“数据安全”和“技术标准”为由,对中国企业构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封锁墙。
“他们要求所有接入国际网络的设备必须预装联盟指定的安全软件,”陈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这分明是要将我们的工业软件和数据生态扼杀在摇篮里。”
市场总监面色惨白,声音带着颤抖:“陈总,我们在欧洲的订单已经被全部暂停,合作的车企也收到了联盟的警告信。更糟糕的是,东南亚和非洲的合作项目开始出现动摇,有国家提出要重新评估与我们的数据合作协议。”
研发主管紧接着补充:“‘昆仑计划’的工业软件虽然完成了核心功能开发,但在国际认证环节屡屡受阻,联盟设置的技术门槛几乎是专门针对我们的技术架构。”
会议室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唯有墙上的电子钟发出滴答声响。陈宇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脑海中飞速盘算着破局之策。良久,他转身开口:“既然他们要打生态战,那我们就以生态对生态。第一,加快‘星火云’数据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第二,联合国内企业成立‘华夏数字联盟’,建立自主的数据交互标准;第三......”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主动出击,在他们的核心市场撕开缺口。”
当务之急是稳住海外合作项目。陈宇亲自飞往非洲,在肯尼亚的农业产业园里,他召集当地政府官员和合作企业代表,现场演示了基于“星火云”的数据管理系统如何精准监控棉花种植、加工到运输的全流程。“我们的技术不仅能保障数据安全,更能让每一笔交易透明可追溯,”陈宇指着大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反观所谓的‘全球数字生态联盟’,他们的标准不过是披着安全外衣的霸权工具。”
与此同时,国内“华夏数字联盟”迅速成立,三十余家科技企业签署协议,共享专利池、共建测试平台。陈宇担任联盟轮值主席,在成立大会上,他向全球宣告:“我们将推出完全自主的‘鸿蒙协议’,从底层架构到应用层,打破一切不合理的技术垄断。”
然而,反击并非一帆风顺。欧美联盟立刻启动舆论攻势,通过国际媒体散布“中国数据系统存在后门”的谣言,同时在WTO框架下发起诉讼,指控“华夏数字联盟”构成不正当竞争。更致命的是,他们对天宇电子在海外的数据中心建设实施设备禁运,核心的交换机、服务器芯片等关键部件全部断供。
陈宇早有预案。他秘密与日本、韩国的半导体企业接触,以“鸿蒙协议”的部分技术授权为筹码,换取设备供应。同时,国内科研团队日夜攻关,在三个月内成功研发出国产万兆交换机,并实现了服务器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当装载着国产设备的“星火云”数据中心在迪拜落成时,陈宇向全球直播了数据中心的运行实况,用事实粉碎了“中国技术不可靠”的谎言。
在欧洲市场,陈宇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他避开西欧核心国家,与东欧新兴经济体展开合作。波兰的汽车工厂、匈牙利的电子园区,一个个项目落地,搭载“昆仑工业软件”的生产线高效运转,生产效率比使用欧美软件提升了20%。这些实打实的成果,逐渐吸引了西欧企业的目光。
最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德国老牌机械制造商克虏伯公司的高管在参观天宇电子展台时,被一套基于“鸿蒙协议”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深深吸引——该方案不仅能无缝对接克虏伯的设备,还能通过数据协同将能耗降低15%。陈宇亲自上阵谈判,抛出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免费提供三年技术支持,开放部分源代码供对方二次开发。
这一破天荒的合作在行业内引发地震。克虏伯的选择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穿了欧美联盟的封锁线。随后,法国、意大利的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要求接入“华夏数字生态”。
面对节节败退的局面,欧美联盟不得不重新审视策略。他们主动提出和谈,但陈宇拒绝了所有不平等条款:“要合作,可以,但必须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我们的‘鸿蒙协议’必须成为国际标准的一部分。”
1990年初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数字生态峰会上,经过多轮激烈谈判,“鸿蒙协议”被纳入国际数据交互标准体系。陈宇站在发言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各国代表:“今天的成果,不是某一家企业的胜利,而是所有坚持自主创新者的胜利。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开放、包容的数字生态建设,让技术造福全人类。”
散会后,陈宇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嘉奖令,但他只是将文件轻轻锁进抽屉。望着窗外新抽芽的柳枝,他知道,这只是漫长征途的一个驿站。在科技生态竞争的战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唯有永不停歇的突破与创新。而天宇电子,注定要成为这场征程中的先锋。
喜欢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