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继业还奇怪为何这般做,直到听了沈淮的解释才知晓缘由。
当场叹道,“不容易啊。”
接着,沈月还做了财务汇报,“今年后山的收成还不错,桐油果收了两万斤,卖了一百二十两;草果晒了两千斤干货,卖了一百两。”
后山的桐油果,沈家每年都会种一批树苗,几十棵到一百多棵不等。
连续种了这么多年,数量达到一千多棵,占地将近十五亩;草果也种了将近三千株,占地将近三十亩。
朝院子这一面的山地,已经开发的七七八八的了。
若是还要扩种,只能往两侧或者翻过山头去种了。
沈淮一脸喜色,“草果好赚钱。”
“挣的多,但是打理的成本也高。”沈继业说,“未结果前,每年都要施肥,结果之后,花期前后还要打理两次。
刚种植的那两年,死了很多苗,后面才慢慢好起来。”
还没收成的时候,请帮工的钱就花了不少。
好在结果是好的。
沈淮知道,后山的桐油果林和草果林,有如今的规模,都是家里费劲心思打理得来的。
他点了点头,视线移到沈月身上,“大姐,我们家的腐乳种类不多,那些买主可有说我们种类少的话吗?”
“自然是有的。”沈月说,“林家就觉得只有桂花味的太单一了,还让我们做其他香味的呢。
像桃花味啊,菊花味什么的,让我们多做几种,这样顾客也能多一点选择。”
桂花味的腐乳,销量很不错。
沈淮想了想,“现在做桃花味和菊花味的不现实,可以先试试薄荷味的,明天我休沐,可以试着做几罐薄荷味的。
若是成功了,就要在前院多种些薄荷了。”
为什么会想到薄荷,主要是薄荷比较常见。
林氏点点头,“开春了在种几垄。”
“像梨花那些成么?”黄氏问道。
“桃花、梨花、栀子花、菊花、还有藿香、丁香都可以。”
聊完这些,几人又聊了别的。
晚饭结束,大家继续围着火盆唠嗑。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聊到了明年的县试,沈淮跟他们说,小魏夫子会给他们作保,至于村里的证明,除了村长,还得找三个人帮忙。
为了避嫌,不能都是同族的。
沈七刀和沈继业讨论一番后,将目标锁定村长、翠花爹,另外两个是今年买过他们家橙子和山梨的。
人选有了,到时候再提礼上门。
难得休沐,沈淮打算练半个时辰的字就睡觉。
结果练完字,发现书架到处都是灰尘,只好拿着鸡毛毯和抹布清理。
两排书架,每一个位置是空的。
除了四书五经和一些常见的书籍,是沈大姑请人帮忙抄了寄过来的,还有一些是请致远表哥买的。
比如县试、府试、院试之后,墨香斋收集推出的诗集、骈文、时文,或者是郡城某个比较出名的诗社传下来的诗集等等。
只要写的还行,他都会买来看看。
看多了,思路也会跟着开阔。
有时候放岁假,他也会去县城买自己需要的书籍,比如‘庄子’、‘韩非子’这些经典名作,也会买史书类的,还有律典、郡县志之类的。
在小魏夫子看书的时候,遇到喜欢的,也会借来抄,然后自己学着装订。
起初不会装,还是林氏帮忙的。
装订手段很粗暴,把纸当鞋底来操作,还别说,办法挺奏效的,就是不太好看而已。
这些年,光是在书籍上的花费,都快有二百两了。
若不是有腐乳生意撑着,根本买不了这些,光靠那几本四书五经,那些县试真题,根本答不了。
他去过魏渠和王宇川家,二人的书架比他大得多。
尤其是王宇川,还有闲钱买话本子。
第二天,沈淮带两位姐姐制作薄荷味腐乳。
制作方法跟制作桂花味腐乳一样,沈月和沈杏看了沈淮的操作,都说很简单。
沈月说,“按照这个法子,桃花味和梨花味也可以这么操作对不对?”
沈淮点点头,“大姐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试试,我现在寄宿,没办法时时待在家里,其他味道的腌制还得靠你和二姐摸索。”
说到这里,沈淮又给两位姐姐说了鲜花和干花要如何制作,哪些环节需要注意。
顺道建议她们制作香膏,毕竟大姐已经十五岁了,二姐也有十三岁了,正是爱美的年纪,而且天气冷也需要护肤。
去学堂前,沈淮将制作方法教给了沈月。
距离县试,已经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小魏夫子抓的很严,每天起来晨练两刻钟,晨读三刻钟。
上午学习知识点,下午刷题,晚上背书、练字、做总结。
模拟考依旧安排在月底最后两天,而馊水则变成了猪粪。
这次魏渠还在吐,只不过程度减轻了很多,至少能坚持把题目写完才离场。
沈淮在诗题上耗费的时间,相对缩短了一点。
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所以一有空就不停地写诗,写完了交给小魏夫子点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