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环顾一周,沉声说道:“诸位看朝廷此战胜负如何?”
众人一时之间不知道他的意图,杨景川站起来回道:“我们不知道方腊的所谓精锐战力到底如何,从现在来看朝廷必胜无疑。”
卢进义缓缓说道:“我看未必,这方腊叛军精锐到现在也没有出动,速胜很难。”
刘十三跳起来说道:“都是这腌臜的杀才,我上去一刀一个,全都剁了!”
杨元嗣笑道:“他们就算站在那里给你杀,估计一个月也杀不完。”
刘十三脸涨得通红,又没法反驳。
杨元嗣拍了拍他的肩膀,领着众将来到桌子前。
中央一个大圆桌上放着一张舆图,杨元嗣用手指着杭州的位置说道:“这次决战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众将都伸头过来看,频频点头。
杨元嗣又说道:“杭州城墙高大坚固,人口有三十多万,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存粮了。”
吴用等人马上反应过来,交战的时候杭州肯定会被围,朝廷的军马十倍于敌军。
况且宋军的粮草能够从江北源源不断的补充,叛军现在的大本营在睦州。
其他地方也都是刚占据不稳,乱军搜刮过后,也没有多少米粮了。
杨元嗣的手指指在地图的一个点上,景川一看,却是桐庐。
他心里一盘算,心里不禁对元嗣升起了一股敬意。
桐庐在大江边上,到睦州和杭州之间的距离差不多。
从睦州到杭州,不论走水路或者陆运,都必须要经过桐庐。
要是方腊也计划进行持久战的话,那么囤积粮草的最佳地点就是桐庐。
杨元嗣道:“大伙儿也看到了,我攻城掠地,很少打硬仗,都是取巧罢了。”
卢进义却笑道:“咱们现在能够势如破竹,多亏了指挥使的妙计。”
杨元嗣摆了摆手,认真道:“我们要提前做准备,桐庐城内一定要安插人手。”
宋江这时候已经大体理解了杨元嗣的意图,拱手说道:“指挥使但有能用得着我们的地方,万死不辞!”
元嗣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卢进义和宋江的部将多数都是江湖草莽,有优势也有劣势。
进攻桐庐城肯定不能硬碰硬,只要能够毁坏叛军的粮草,即使攻不下城池也没有问题。
这就相当于特种作战了,卢、宋二人的部队反而有优势。
杨元嗣看宋江如此上道,欣慰的说道:“如此最好,事成以后我给卢员外和宋头领记头功!”
卢进义和宋江也是心中激荡,过江以来虽说登州军战功赫赫,但这些功劳主要是赤旗军本部人马。
卢宋二人正想着建功立业,现在机会就在眼前,怎么能不激动?
杨元嗣又跟他们商讨了一些细节,安排人马星夜出发,提早安排。
第二天一早刚送走了卢宋二人,童贯那边差人来找杨元嗣大帐议事。
童贯的军帐中这时候撤去了歌姬舞女,多了几个陌生的面孔。
这个人的衣着跟宋军明显不同,领头的七尺二三的身材,面如锅底,穿着一领绿色的战袄。
童师礼引见道:“这位是台州水师曹蛟指挥使,今天刚赶到。”
帐中众将一一见过,曹蛟站在中间,朗声说道:“下官率战船一百六十艘,水师两万六千人来恩相帐前听用!”
童贯满脸喜色,连声说道“好!好!”
杨元嗣心头一动,问道:“请教曹指挥使,水师大军现在驻扎在何处?”
曹蛟面色明显一变,笑道:“下官怕贼人警觉,大军停在岱山岛以外,只有我带了两个亲随上岸。”
杨元嗣不知道岱山岛在哪里,不过大体的位置肯定在钱塘江以外。
他隐隐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李俊的水师的规模和战斗力杨元嗣是亲眼见识过的。
这种规模的水师如果在杭州城周围,是肯定隐藏不住的。
“不知道曹指挥使有没有见过贼人的水军?”杨元嗣试探着问道。
曹蛟沉吟半晌,回道:“下官一路北上,确实没有见过贼军。”
杨元嗣还想再问,童贯站起身来,厉声说道:“大军今夜饱餐,明天五更全军开拔,到赤岸口取齐,直捣杭州!”
帐下众将纷纷出声附和,杨元嗣还想再问,曹蛟已经混在其他将领当中去了。
赤岸口是杭州城外的一座小镇,此刻镇上居民已经所剩无几。
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军帐,杨元嗣放眼望去,的确是看不到边际。
景川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光是最近赶过来的厢军,就有七八万人。
有时候战争不是人越多越好,带过兵的人基本都知道这个道理。
可是真到了上阵的时候,还是希望自己这边兵力有压倒性的优势。
童贯看着身边的军队越聚越多,心里的胜算又加强了几分。
杨元嗣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还是想亲眼去看看那台州的水师。
景川和鲁达却是极力劝阻,毕竟在陆地上,且不说元嗣的侍卫们有多厉害。
杨元嗣本身就是万人敌,能伤害到他的人微乎其微。
但是在水里就不一样了,有可能一个精通水性的普通方腊军就能要了这几个万人敌的命。
部下们不敢拿杨元嗣的性命去冒险,杨元嗣思前想后觉得他们说的也对。
正好这时候花荣和陶宗旺也赶了回来,带回来的消息更加使人吃惊。
他们两个竟然偷偷的潜入了杭州城之中!
可以确认的是杭州城内现在至少有二十万叛军,名义上的统帅是方七佛。
方腊的皇太子方杰也在城中,只是不知道方腊是不是在城中。
他们这次还见到了梁红玉和韩世忠,他们两人在城内的兄弟已经有了二百多人。
花荣告诉他们先不要轻举妄动,等待时机。
杨元嗣对于花荣的安排很满意,又提起了对城外水军的担忧。
这时候陶宗旺上前道:“主人既然想出海去探查,我倒是想起来一个人可以助力。”
杨元嗣急忙问何人。
陶宗旺慢条斯理的说道:“这人原本是浔阳江上的第一条好汉,水性出众,能潜在水底两个多时辰。”
“你说的莫非是【浪里白条】?”花荣问道。
杨元嗣只觉得这个名号非常熟悉,仿佛在哪里听过。
喜欢穿越大宋:逆转靖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大宋:逆转靖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