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即公元一零四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双井黄氏一族新增了一个男婴。】
镜头移动,黄庭坚三个熠熠生辉的大字瞬间出现在天幕正中。
【男婴父亲黄庶,给这个二儿子起名为庭坚,字鲁直,乳名绳权。】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时则训》有云:
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是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
绳者所以绳万物也,准者所以准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欧阳修啧啧两声:“梦升这个侄子对这个儿子真是寄予厚望。”
绳,然后明万物曲直;权,然后知万物轻重。
就连乳名,都是煞费苦心选取。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帝喾统治天下时,分别生了八位才子,人称“八恺”和“八元”。】
【庭坚不仅是“八恺”之一,还是与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中国司法始祖皋陶的字。】
【鲁直,则是指黄庶崇拜的偶像,宋真宗时期的一位耿直名臣,鱼头宰相鲁宗道。】
听到这个名字,与鲁宗道同朝的官员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被鲁宗道数次上书参奏的枢密使曹利用眉头紧拧:“真是晦气。”
让儿子学谁不好,学鲁宗道。
那家伙可不就骨鲠(骨气、刚直)如鱼头,煮不熟,嚼不烂,硬得不得了。
骂百官,怼官家,讽太后,没有鲁宗道不敢做的,连官家都怵他三分。
【据说鲁宗道任职右正言谏章时,天天逮宋真宗的错,指正意见一本接着一本,不停地向宋真宗投递。】
【最初,宋真宗会听取采纳意见,改正错误,时间长了,宋真宗神烦,鲁宗道的谏言,他不听了。】
李世民嫌弃的撇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宋真宗真是不惜福。”
他要是有这样一位能指出自己错误的臣子,高低得把对方供起来。
【鲁宗道一看,我尽忠职守,结果你不听?行,老鲁我不伺候了。】
【转头,鲁宗道就向宋真宗请辞:“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您任用我,难道不是为了纳谏,而是图一个虚名?】
【不好意思,这种只拿工资不干实事的亏心事,我不干,您罢我官,让我走人得了。】
讲到这里,叶非雪不禁笑出了声。
王安石,汤显祖,陶渊明,鲁宗道,她讲的人好像都主动辞过职。
【辞辞辞,文官的法宝;名名名,皇帝的命根。】
受过大臣辞职威胁的皇帝们,特别是大明皇帝们沉默了。
辞职简直是大明文官的拿手好戏,一不顺心就奖励皇帝一个集体请辞,烦死个人了。
【鲁宗道法宝一出,宋真宗只能缴械投降,连连挽留人。】
【并且,他还特意找好日子,在金銮宝殿的墙上写下“鲁直”两个大字,勉励提醒自己与大臣们。】
“挽留,挽留个屁,又不是独一无二。”嘉靖神情讥讽。
天下臣子那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当年杨廷和还是首辅,辞职,他忙不迭就准了,还不是啥事没有。
【庭坚,鲁直,绳权,从这三个称呼,我们就可以知道黄庶对二儿子黄庭坚的期许。】
【冥冥中,黄庭坚仿佛知道父亲的期许,满周岁的周岁礼抓周仪式上,在食、饮、砚、墨、金帛等器具中,他死死抓住了毛笔。】
【喜将笔砚传生计,不失诗书作世家。】
【黄庭坚的举动把黄庶高兴坏了,在黄家这个书香世家,抓周抓“笔”简直绝了。】
黄庶笑着握住妻子李氏的手,目光温和:“我黄家又添一麟儿,娘子辛苦。”
能上天幕,史书工笔所载,连带着双井黄氏一族都能被叶娘子提一嘴,这个孩子的优秀不言而喻。
“那官人要怎么谢我?”李氏盈盈一笑,眼中满是狡黠之色。
她出身建昌李氏,是大唐皇室后裔,从小聪慧受宠,非人中之龙不嫁。
最终,父亲李东为她选了双井黄氏十龙之一的丈夫,夫妻俩感情甚笃。
【一加一大于二,黄李两家的优良基因造就了黄庭坚的惊人天赋。】
【五岁时,黄庭坚在老师教导下初诵《五经》,十天就能通背《春秋》。】
【黄庭坚舅舅李常到他家串门,随手从书架上抽书考外甥,黄庭坚对答如流,无一不通。】
【哇哦!】
【李常惊呆了,不禁感慨外甥学习进度一日千里,预判外甥将来必有大为。】
仰头看着天幕中巨大的雕像,李常挑眉一笑。
显而易见,他预判对了,就是不知外甥到底在哪方面有大为?
【这还只是黄庭坚给他人的一点点小小震撼而已。】
【皇佑三年(1051年),黄庭坚七岁,黄庶与朋友在家中聚会,饮酒吟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