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看到礼单上“贺钱万”三个字,十分惊讶,赶忙起身迎接。他仔细打量刘邦,发现刘邦相貌不凡,气宇轩昂,心中不禁暗暗称奇。在宴会上,吕公通过与刘邦交谈,更加觉得刘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他。刘邦自然是求之不得,欣然答应了这门亲事。
吕雉是一个聪明能干、性格坚毅的女子。她嫁给刘邦后,操持家务,孝顺公婆,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在刘邦创业的过程中,吕雉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刘邦,还在政治上为他出谋划策,成为了刘邦的贤内助。刘邦通过吕公宴结识了吕雉,这段婚姻不仅为他带来了家庭的温暖,也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刘邦的反秦之路
1.斩蛇起义与芒砀山聚义
刘邦担任泗水亭长期间,曾奉命押送一批刑徒前往骊山修建秦始皇陵。然而,在押送途中,不断有刑徒趁机逃跑。刘邦心里清楚,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等到达骊山时,恐怕刑徒都跑光了,自己也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当队伍走到丰西泽中时,刘邦停下脚步,经过一番思考,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将刑徒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都各自逃命去吧,我也从此远走他乡了。”刑徒们听后,又惊又喜,其中有十几位壮士被刘邦的仗义之举所感动,决定追随他。
刘邦带着这十几位壮士趁着夜色继续赶路。忽然,前面的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刘邦此时已经喝了些酒,胆子变得更大了,他大声说道:“壮士前行,有什么好害怕的!”于是,他独自走到前面,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道路这才畅通无阻。
他们继续往前走了几里路,刘邦因为酒劲上来,感到有些困倦,便躺下来休息。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哭泣。他们问老妇人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化为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斩杀了,所以我才哭泣。”众人以为老妇人在说谎,想要为难她,可转眼间老妇人就不见了。当这些人追上刘邦并把这件事告诉他时,刘邦心中暗自高兴,而那些追随他的人也对他更加敬畏了。
此后,刘邦带着这些人隐藏在芒砀山泽之间。芒砀山地形复杂,山林茂密,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刘邦在这里开始聚集力量,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奔。一些因躲避秦朝苛政而逃入山林的百姓,听闻刘邦的事迹后,纷纷加入他的队伍。
与此同时,吕雉和其他人也经常到芒砀山来找刘邦。刘邦感到很奇怪,问他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吕雉说:“你所在的地方,上面总有云气环绕,顺着云气就能找到你。”这个说法在当时的人群中传开后,更多的人认为刘邦是有天子之气的人,于是前来归附他的人越来越多。刘邦在芒砀山的势力逐渐壮大,为他日后的反秦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沛县起兵与发展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反秦的烽火,各地纷纷响应,起义浪潮席卷全国。此时,刘邦正带领着他在芒砀山聚集的队伍,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大乱,担心自己的安危,也想顺应潮流,起兵反秦。于是,他找来萧何和曹参商议此事。萧何和曹参建议说:“您是秦朝的官员,现在想要率领沛县百姓反秦,恐怕大家不会听从。不如把逃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这样能有几百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听从了。”县令觉得有道理,便派樊哙去芒砀山召回刘邦。
刘邦接到消息后,立刻带着队伍向沛县进发。然而,当刘邦一行快要到达沛县时,县令却反悔了。他担心刘邦势力壮大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关闭城门,还想杀掉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得知消息后,赶忙翻越城墙,逃到刘邦那里寻求庇护。
刘邦得知情况后,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城中。信中对沛县的百姓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的苦难已经很久了。现在你们为县令守城,各地诸侯都起兵了,很快就要屠戮到沛县。如果大家一起杀掉县令,推选合适的人领头,响应诸侯,就能保全家人。不然,父子都得被杀,那就太不值得了。”百姓们看了信后,纷纷响应,他们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众人一致推举刘邦为沛公,领导大家起兵反秦。刘邦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于是,刘邦在沛县祭祀黄帝和蚩尤,竖起了红色的旗帜,正式宣布起兵。
在起兵过程中,萧何、曹参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擅长管理政务和后勤,他负责招募士兵、筹集粮草,为军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曹参则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与刘邦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核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