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北方的瓦剌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其首领也先野心勃勃,妄图统一蒙古各部,进而进犯明朝。王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极力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年轻气盛,不知战争的残酷,在王振的蛊惑下,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伐。
这一路,王振为了显摆自己,指挥混乱,士兵们疲惫不堪。大军抵达大同后,听闻前方战事不利,王振又惊慌失措,决定班师回朝。在撤退途中,王振为了让皇帝“临幸”自己的家乡蔚州,竟临时改变行军路线,后又担心大军践踏家乡的庄稼,再次改变路线,使得军队延误了撤退的最佳时机。
当明军行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追上。土木堡地势高,水源匮乏,明军被困,饥渴难耐。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又假装议和,趁明军移营取水之际,发动突然袭击。明军顿时大乱,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虏,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犹如一道晴天霹雳,震惊了朝野上下。消息传到北京,人心惶惶,明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国不可一日无君,在这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于谦积极组织北京保卫战,整顿军队,加固城防,鼓舞士气,誓与北京城共存亡。
也先俘虏朱祁镇后,本想以他为人质,逼迫明朝投降。但于谦等人不为所动,坚决抵抗。也先无奈之下,率领大军进攻北京。于谦亲自率军迎战,在德胜门、西直门等地与瓦剌军展开激战。明军将士们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多次击退瓦剌军的进攻。也先见久攻不下,又担心后路被截断,只好撤兵,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明朝的命运,于谦也因此成为了民族英雄,名垂青史。但明朝的危机并未就此解除,朱祁镇被俘虏一年后,也先觉得他已无利用价值,便将他放回了明朝。这朱祁镇回到北京后,又引发了一场宫廷政变,史称“夺门之变”。明朝的局势将如何发展?朱祁镇复位后又会做出怎样的决策?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短故事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短故事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