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奇谭:长安市井风云录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大唐开国,李世民麾下英雄辈出,扫平各路烟尘。今儿个咱且不表朝堂征伐,单说那长安城头明月下,市井坊间流传的奇闻轶事,且看这盛世大唐,如何藏着千般妙趣、万种风情!
先讲一桩“长安斗花会”的趣事。每年春末,长安城的贵女们便要举办斗花盛会。其中最出挑的,当属河东裴家的幺女裴云萝。这裴小姐不仅生得闭月羞花,更擅奇思妙想。寻常女子斗花,不过比谁的牡丹艳丽、芍药华贵,裴云萝却独辟蹊径。她命人采集清晨带露的紫藤,以金丝为骨,银丝为蕊,编织成会随风摇曳的“蝶舞藤花冠”;又将夜光草汁液染在茉莉花瓣上,制成夜间能发光的“星落香串” 。斗花那日,裴云萝头戴藤花冠,腕缠星落串,一出场便艳惊四座。更绝的是,她不知从何处寻来西域进贡的“醉蝶兰”,花香能引百蝶环绕,引得众人又是惊叹又是眼热。这一场斗花,裴云萝不仅夺魁,更引得长安女子争相效仿,一时间,花市中藤蔓、夜光草价格飞涨。
再表城西平康坊,藏着位神乎其神的“听声辨物”奇人,人称宋一耳。这宋老汉本是打更匠,年过半百时忽得异能——仅凭声音,便能辨出物件材质、位置。有一回,西域胡商带着秘宝求鉴,众人围着锦盒争论不休,宋一耳闭眼凝神,听锦盒晃动之声,缓缓道:“内有三件物事,其一为和田玉,击之声如清泉;其二是波斯琉璃盏,晃动时带金石之音;最里头那件,是个会响的机关盒,转动时齿轮声细密如蜂鸣。”胡商大惊,当场开箱,果然分毫不差!此后,宋一耳名声大噪,达官显贵请他鉴宝,他却只愿为贫苦百姓排忧解难。曾有农妇丢了银镯,宋一耳在村头听了半刻,指着老井道:“在第七块青砖下。”众人掘地,银镯果真现世,百姓们奉他为“活神仙”。
城南曲江池畔,还有桩“诗剑奇缘”。有位落魄书生名唤李青崖,每日在江畔吟诗作画。一日,他忽见一白衣女子在舟中抚琴,琴声如泣如诉,李青崖心有所感,当即赋诗一首抛向小舟。女子接诗后回赠半块玉佩,翩然离去。此后数月,李青崖四处寻觅佳人,却一无所获。直到科举放榜,李青崖高中探花,在琼林宴上,竟见主考官之女佩戴着半块玉佩。原来此女正是当日抚琴人,她被李青崖的诗才打动,求父亲暗中留意。两人因诗结缘,玉佩相合,成就一段佳话,长安城文人墨客纷纷传颂,还将他们相遇之处命名为“诗琴渡”。
城北坊间,有个“神厨”张大柱更是传奇。他掌勺的“百味居”看似普通,却能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美食。寻常豆腐经他手,能煎出“金镶玉”——外皮金黄酥脆,内里嫩滑如脂;白菜能雕成“百鸟朝凤”,菜叶为羽,菜茎为枝,淋上特制酱汁,竟比山珍海味还鲜美。最绝的是他独创的“月光酿”,将葡萄汁密封在月光下七日,开盖时酒香四溢,饮之如吞星河,连宫中贵妃听闻都派人来求。张大柱却定下规矩:每日只做十道菜,一半招待达官显贵,一半免费赠给穷苦百姓,长安城老少皆赞他“一手厨艺,半世仁心”。
再说那东市西市之间,活跃着一群神秘的“飞檐走索客”。为首的女子唤作燕三娘,轻功了得,能踏瓦无痕,飞檐走壁如履平地。这些人专替百姓夺回被贪官污吏强占的财物,行踪飘忽不定。曾有贪官搜刮民脂民膏,藏银万两于密室。燕三娘得知后,夜入府邸,在屋顶揭开瓦片,甩出特制绳索,将银箱一个个吊出。待官兵反应过来,只见到墙上留着八个大字:“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百姓们听闻此事,编了歌谣传唱:“长安有侠燕三娘,飞檐走壁惩奸强。若问金银何处去?化作春雨润四方。”
长安城的奇人异事远不止这些。西市有个胡商阿卜杜拉,能将普通铜镜打磨成“照影镜”,照人能映出前世模样;慈恩寺旁住着位老琴师,所弹《广陵散》引得百鸟盘旋;还有那街头卖艺的“软骨奇人”,能将身体蜷缩进酒坛,再瞬间舒展……这些奇人轶事,如同散落长安城的明珠,串起大唐盛世的市井烟火,也勾勒出百姓心中的鲜活江湖。
列位看官,这长安城的故事,道不尽的繁华与奇绝。欲知还有多少妙趣横生的传说?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短故事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短故事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