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穴同样意义非凡,它是肝经的原穴,在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当我们按压太冲穴时,就像是给肝郁气滞的肝脏打开了一扇透气的窗户。它能够很好地疏肝理气,让肝脏的气机恢复顺畅,使郁积的肝气得以疏散。对于因情绪波动、肝气郁结导致的烦躁易怒、情绪低落、乳房胀痛等症状,按压太冲穴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缓解效果。
所以说,中医治病着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调节经络,平衡气血,进而调理脏腑功能,使人体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健康状态。这也正是中医理论的精妙与独特之处。”
崔婉听得如痴如醉,眼中兴奋的光芒愈发耀眼,忍不住拍手称赞:“太神奇了!听你这么一讲,我才真正领略到中医的博大精深,经络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人体健康的大门。”
苏瑶笑容温婉,眼中满是温和的光,继续有条不紊地讲解:“就拿判断脾胃虚弱来说,舌苔是个极为直观的‘健康晴雨表’。当脾胃功能失常,水湿运化能力减弱,就容易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能隐约看到舌体。可一旦脾胃虚弱,舌苔就会变得又厚又腻,像是在舌面上铺了一层白白的、黏黏的东西,有时还会发黄。再看脉象,脾胃虚弱的人脉象往往沉细。把脉时,手指轻轻搭在手腕处的寸口脉上,会感觉到脉搏跳动很微弱,力量不足,就像潺潺的溪流,水流细小且速度缓慢。这时候,在饮食上就得多加注意。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像山药、芡实、薏仁、小米等。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无论是清蒸、煲汤还是煮粥,都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薏仁则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用薏仁煮水喝,或者和大米一起熬成薏仁粥,长期食用,对改善脾胃功能很有帮助。在作息方面,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因为夜间 11 点到凌晨 3 点是肝经和胆经当令的时间,此时肝脏需要进行自我修复和排毒,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脾胃等脏腑的调养。同时,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尽量减少熬夜加班、长时间工作等情况,让脾胃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
“要是发现面色发红、脉象弦数,大概率是肝火旺盛了。肝火旺盛时,人的面色会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潮红,就像喝了酒一样,两颊泛红,而且这种红色往往比较鲜艳。脉象弦数,意味着脉搏跳动得比正常情况要快,而且手指按在脉搏上,能感觉到一种像琴弦一样紧绷的力量。面对这种情况,在情志调节上就要格外用心。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减少生气、发怒的次数。因为情绪波动过大,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像散步、慢跑、瑜伽等,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舒缓情绪。饮食上,多吃一些清肝泻火的食物,比如苦瓜、绿豆、芹菜等。苦瓜性寒,有清热泻火、解毒明目之效,凉拌苦瓜或者清炒苦瓜,都是不错的选择。绿豆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煮一碗绿豆汤,既能解渴,又能帮助清除肝火。在作息上,同样要保证规律,不能熬夜,因为熬夜会加重肝火。另外,还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比如每天早晚用双手按摩太冲穴,每次按摩 3 - 5 分钟,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坚持一段时间,对缓解肝火旺盛很有帮助。”
崔婉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钦佩与好奇:“原来从这些日常小细节里,能挖掘出这么多养生治病的门道!那除了观察舌苔、脉象和面色,还有其他简单的方法能让我们在生活里运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吗?”
崔婉双眼放光,兴奋得脸颊微微泛红,整个人都散发着按捺不住的激动,急切地说道:“太有趣了!这些知识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仿佛能打开通往人体健康奥秘的大门。苏瑶,那我们接下来可以一起学习舌诊和脉诊吗?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深入了解这些中医诊断的奇妙方法了。”
苏瑶嘴角上扬,露出一抹亲切的笑容,眼神中满是鼓励与肯定,轻轻点头道:“当然可以!舌诊和脉诊可都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法宝,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精妙的学问。咱们不妨先从舌诊入手,这是因为舌象的变化相对直观,就像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头,我们能窥探到人体脏腑的气血盛衰、阴阳平衡与否以及病邪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而且它比较容易观察,学起来相对容易上手。”
苏瑶说着,从旁边的书架上轻轻取下一本古朴厚重的中医典籍,翻开其中关于舌诊的章节,指着上面的一幅舌象图,开始耐心讲解:“你看,舌头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认为,舌尖反映心肺的状况,舌中对应脾胃,舌根代表肾,舌两侧则与肝胆相关。我们观察舌头,主要从舌质和舌苔两方面入手。舌质,就是舌头的本体,包括它的颜色、形态、质地等;舌苔呢,是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情况,能获取很多身体的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