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兴汉军起事的消息传到汴京后,百姓们议论纷纷。幽州地处汉族与游牧民族交界处,民风彪悍,居民体魄强健,擅长骑马射箭,历史上多次成为叛军起事的根据地。此次起事,再次引发了汴京百姓的广泛关注。
在汴京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中,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这个震惊朝野的消息。
“你们听说了吗?幽州那边起事了!”一位老者摇头叹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这幽州地处边陲,民风彪悍,历来就是多事之地。”
旁边一位中年汉子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幽州的百姓个个身强力壮,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要是真打起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另一位老者点头附和:“说得没错,幽州的百姓向来不服软,这次兴汉军起事,怕不是小事一桩。”
“听说这次起事的领头人叫李云湛,是个有本事的主儿。”一位年轻的书生插话道,“他不仅武艺高强,还深得人心,手下兵强马壮,说不定真能成一番大事。”
旁边一位老者却摇头道:“年轻人,你这话可就太天真了。幽州汉民起事,但毕竟是宋辽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旦起事,必然会引起宋辽双方的注意。到时候,战火一起,百姓遭殃,可不是闹着玩的。”
旁边一位满脸傲气、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听到这话后,很不服气地站出来反驳道:“哼!幽州那地方又不在咱大宋的境内,就算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那也只是辽人的事情罢了,跟咱们大宋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何必去操那份闲心!”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附和着响起:“就是啊,老人家。他们辽人自己打自己人,让他们打去吧!咱们大宋的老百姓只要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行了,谁还会去管那幽州到底闹腾出个啥样儿来呢?”
周围的人们听到这两人的话语后,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而有的人则轻轻摇头,似乎对这种说法并不完全认可。就在这时,人群中的一位中年商人忍不住插言道:“话虽然这么说没错,但你们想想看呐,幽州可是离咱们大宋的边境非常之近啊!万一那边真的打起仗来了,而且战况激烈得无法控制,那很难保证战火不会蔓延到咱们这边来呀!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遭殃的肯定就是居住在边境地区的那些无辜百姓们啦!所以说,这事咱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呐!”
众人听了,纷纷陷入沉思。
当幽州兴汉军起事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至汴京时,整个朝堂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石,顿时激起千层浪,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只见宰相文彦博面色凝重地从队列中走出,他微微躬身,双手恭敬地拱起,向皇帝禀报道:“官家啊,那幽州之地虽说并不处于我大宋疆土之内,然其所处之地理位置实乃重中之重。此番兴汉军起事,势必会引得宋、辽两方皆投以关注目光。倘若我们对此置之不理,恐怕将会引发边境局势的动荡不安,进而对我大宋的和平安宁造成严重威胁呐!”
此时,站在一旁的参知政事范仲淹亦颔首表示赞同,并紧接着补充道:“老臣深以为然,这幽州起事,诚然乃是辽人自家内部之事务。但我大宋万不可作壁上观、等闲视之呀。倘若那兴汉军能与辽军展开激战,我大宋正好可以趁此良机,巧妙周旋其中,谋取利益,说不定还能够一举收复往昔失去的幽州领土呢。”
然而,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枢密副使富弼却挺身而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先是朝着皇帝抱拳行礼,然后言辞恳切地说道:“官家明鉴,这幽州起事,固然属于辽人内部的纷争乱局。只是,我大宋若是冒然插手介入,极有可能招致辽人的强烈不满情绪,甚至会破坏掉当前宋辽两国间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依微臣之见,我大宋当下应当严格防守本国边界,暂且保持观望态度,静待时局变化再做定夺为宜。”
赵祯听完一众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之后,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之中。他端坐在龙椅之上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朕都已深思熟虑。关于幽州起事一事,乃是辽国内部纷争所致,与我大宋并无直接关联。因此,传朕旨意,命令雄州知州赵滋务必严密防守边境之地,切不可贸然出兵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再派遣得力之人迅速赶赴幽州,详细查探此次幽州起事的汉民究竟有何实力和真实意图。”
范仲淹闻听此言,心中焦急万分,连忙向前一步,拱手施礼道:“官家啊!那燕云十六州本就属于我大宋故土,其收复与否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以及千秋万代的利益得失。现今汉民奋起反抗,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啊!倘若我们不能当机立断、抓住此等机遇,只怕将来后悔莫及呀!”
赵祯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语重心长地回应道:“范卿啊,你的一片赤诚之心朕又何尝不知呢?只是我大宋与辽国之间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盟誓和约,如果轻率地出动大军征伐,恐怕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火纷飞,从而彻底打破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局势。如此一来,遭殃受苦的终究还是黎民百姓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