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庚辰年)
正月初一,发生日食。
夏天四月,朝廷下诏让有关部门遵循之前的命令,再次晋升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赐九锡。
五月己丑日,魏国皇帝眼看着自己的权威一天天丧失,愤怒到了极点。这天,他把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那是路人都知道啊!我可不能干坐着,等着被他废掉受辱,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王经劝道:“以前鲁昭公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结果出兵失败,失去了国家,被天下人笑话。现在司马昭大权在握已经很久了,朝廷内外到处都是愿意为他卖命的人,他们根本不顾什么是非对错,这种情况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咱们宫廷的宿卫力量空虚,兵器铠甲也又少又差,陛下您靠什么去讨伐他呢?您要是贸然行动,恐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啊!这祸事的后果难以预料,您一定要慎重考虑啊!”皇帝听了,直接从怀里掏出写在黄绢上的诏书,扔到地上,大声说:“我心意已决!就算是死又有什么可怕的,更何况还不一定会死呢!”说完就进宫去告诉太后。王沈和王业吓得赶紧跑去给司马昭通风报信,还叫王经一起去,王经坚决不从。
皇帝于是拔剑登上辇车,带着殿中的宿卫、奴仆和小太监,大喊大叫着冲了出去。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在东止车门遇到了皇帝,皇帝身边的人大声呵斥,司马伷的手下吓得纷纷逃走。这时,中护军贾充从外面进来,在南阙下和皇帝打了起来,皇帝亲自挥剑迎敌。贾充这边的人有点想后退,骑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情况紧急,这该怎么办啊?”贾充说:“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今天这种情况,没什么可说的,照做就是!”成济听了,立刻抽出长戈,上前刺向皇帝,皇帝当场死在了车下。司马昭听说后,大吃一惊,吓得直接摔倒在地。太傅司马孚赶忙跑过去,把皇帝的头枕在自己大腿上,哭得那叫一个伤心,边哭边说:“陛下被杀,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司马昭走进宫殿,召集大臣们开会商量对策。尚书左仆射陈泰一开始没到,司马昭让陈泰的舅舅尚书荀顗去叫他。陈泰说:“世人都说我和舅舅您差不多,可现在看来,舅舅您还不如我呢。”家里的晚辈和亲戚们都一个劲儿地催他,陈泰没办法,只好进宫。见到司马昭后,陈泰悲痛万分。司马昭也对着他哭着说:“玄伯(陈泰字玄伯),你说我该怎么办啊?”陈泰说:“只有杀了贾充,才能稍微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沉默了好久,才说:“你再想想别的办法。”陈泰说:“我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个,没有别的了。”司马昭听了,就不再说话。荀顗是荀彧的儿子。
太后下了道命令,列举高贵乡公(即魏国皇帝曹髦)的所谓罪状,把他废为平民,用普通百姓的礼节安葬。还把王经和他的家属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王经向母亲谢罪,他母亲神色平静,笑着回答说:“人谁能不死啊,我就怕死得没有价值。现在能和你一起赴死,有什么可遗憾的呢!”等到被处死的时候,王经过去的下属向雄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整个街市的人都被感动了。王沈因为通风报信有功,被封为安平侯。庚寅日,太傅司马孚等人上书,请求用王的礼节安葬高贵乡公,太后答应了。然后派中护军司马炎到邺城去迎接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让他来继承明帝的皇位。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
辛卯日,大臣们上奏太后,请求从今以后太后发布的命令都称为诏制。
癸卯日,司马昭坚决推辞相国、晋公和九锡这些任命,太后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
戊申日,司马昭上奏说:“成济兄弟大逆不道。”于是将他们灭族。
六月癸丑日,太后下诏让常道乡公改名为曹奂。甲寅日,常道乡公进入洛阳,当天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仅十五岁。他宣布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丙辰日,朝廷下诏,像之前一样再次晋升司马昭的爵位,加赐九锡,司马昭又坚决推辞,这才作罢。
癸亥日,任命尚书左仆射王观为司空。
吴国都尉严密建议开凿浦里塘,大臣们都觉得这事儿太难办。只有卫将军陈留人濮阳兴觉得能成,于是召集各路军民去施工。结果这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那叫一个多,根本数不清,好多士兵还丢了性命,老百姓也都又愁又怨。
会稽郡传出谣言,说会稽王孙亮会重新当皇帝。孙亮的宫女又告发孙亮让巫师祈祷诅咒,还说了些不好的话,有关部门把这事奏报给了皇帝。吴国皇帝就把孙亮贬为侯官侯,打发他去自己的封国。孙亮没办法,只好自杀了,护送他的人也都被治了罪。冬天十月,阳乡肃侯王观去世。
十一月,朝廷下诏尊崇燕王,用特殊的礼仪对待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