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之初,帝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多年的权力争斗让朝堂腐败丛生,各地官员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加之北方蛮族虽退,却仍虎视眈眈,不时侵扰边境;南方水患频发,大片农田被淹,灾民流离失所。但萧逸毫不畏惧,他以铁腕手段整饬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不论官职高低,但凡触犯国法,绝不姑息。一时间,朝堂震动,清廉之风渐起。
为恢复民生,他亲自下旨减免受灾地区赋税,派遣能臣干吏前往治水赈灾,调配物资救济灾民。同时,大力推行改革,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开放商路,让帝国经济逐渐复苏。在军事上,他加强边防建设,重用年轻将领,革新军备,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令蛮族不敢再轻易进犯。
岁月悠悠,在萧逸的励精图治下,苍澜帝国重现昔日辉煌。都城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街头巷尾传颂着皇帝的英明神武。萧逸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着这繁华盛世,回首往昔,那些痛苦与挣扎、阴谋与背叛,皆是他踏上王者之路的磨砺。如今,他站在权力巅峰,守护着这片山河,深知这一路艰辛,更知守成不易,唯有心怀天下,才能让帝国的荣光世代延续。
仙山问道,暮年余晖
岁月悠悠,如白驹过隙,曾经那个在权谋漩涡中披荆斩棘、缔造苍澜盛世的帝王萧逸,如今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他的双鬓染上了霜华,眼角的皱纹镌刻着数十载的风雨沧桑,可那深邃的眼眸中,依旧闪烁着往昔的睿智与坚毅,只是偶尔会流露出一丝对时光流逝的喟叹。
近些年来,随着国事渐趋平稳,帝国在他多年的精心治理下,如同一棵参天巨树,根基稳固,枝繁叶茂。百姓们安居乐业,街头巷尾传颂着太平盛世的歌谣,朝堂之上群臣各司其职,一片清明祥和之景。然而,萧逸却越发清晰地感受到身体的衰弱,精力不再如年轻时那般充沛,每一次彻夜批览奏章后,疲惫之感便如潮水般涌来,久久难以消散。
一日,萧逸于御花园中散步,春日的繁花似锦在他眼中却似蒙上了一层薄纱,兴致缺缺。偶然间,他听闻近身侍奉的老太监提及一本古籍记载:在帝国遥远的东南边陲,茫茫大海之上,有一座神秘仙山,其上云雾缭绕,仙草灵药丛生,仙人往来其间,若有机缘者登顶求药,可得长生。这本是宫中闲聊的只言片语,却如一颗石子投入萧逸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自那日后,萧逸心中求仙问道、延续寿数的念头愈发炽热。他深知自己一生为帝国付出无数,这太平盛世还需他守护更久,方能保万民福祉。于是,他秘密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皆是多年来随他出生入死、深谙机密之事的心腹。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萧逸将心中想法缓缓道出,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噤若寒蝉。良久,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上前劝谏:“陛下,仙山之说多为虚妄,海上风云变幻,凶险莫测,此行万一有失,臣等万死莫赎啊!还望陛下以龙体为重,切不可轻信传闻。”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言辞恳切。
萧逸却微微摇头,目光坚定:“朕意已决,诸位爱卿不必多言。朕一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从未退缩,此次求仙之旅,关乎国运民生,朕定要一探究竟。况且朕已命钦天监多次观测天象,选定吉时,又有能臣筹备船只、物资,必保周全。”见帝王心意如此决绝,大臣们虽满心忧虑,却也只能领命退下,着手安排各项事宜。
数日后,一支由精良战舰组成的船队悄然驶离都城港口,船头朝着东南方向破浪前行。萧逸站在主舰船头,望着逐渐远去的陆地,海风呼啸,吹拂着他的衣袂,心中既有对未知前路的忐忑,又有一丝求药得寿、延续帝国辉煌的期待。
船队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了数日,起初还算风平浪静,水手们各司其职,一切有条不紊。可越往深海前行,风云突变,狂风巨浪接踵而至,如山岳般的波涛狠狠拍打着船身,战舰在惊涛骇浪中剧烈摇晃,似随时都有倾覆之险。水手们惊恐呼喊,奋力拉扯着船帆、绳索,试图稳住船只。萧逸虽心中惊惶,却强自镇定,他在摇晃的船舱中与将领们紧急商议对策,一面安抚军心,一面指挥调整航向,凭借着多年征战沙场练就的果敢与冷静,让船队艰难地挺过了一波又一波危机。
历经磨难,终于,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了望手在桅杆顶端高呼:“仙山!仙山出现了!”萧逸不顾身体疲惫,疾步走出船舱,抬眼望去,只见远处云雾之中,一座巍峨仙山若隐若现,山体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如梦如幻,仿佛真有仙人居住之所。船队加快速度驶向仙山,临近岸边,只见那山上奇花异草琳琅满目,古木参天,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叮咚作响,宛如仙境。
萧逸满怀激动,率领一队亲卫踏上仙山土地。山中静谧清幽,唯有风声、鸟鸣与泉声交织,他们沿着蜿蜒小径前行,途中偶遇几位身着道袍、仙风道骨的老者,或采药,或对弈,仿若尘世之外的高人。萧逸上前恭敬行礼,道明来意,老者们相视一笑并引众人前行,一路上为他们讲述仙山的历史、药理知识,言辞间满是玄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