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的夏日随着韩东案的深入渐渐走向尾声,空气中开始夹杂起初秋的微凉。这起震动全省的大案,在经历了初期的雷霆收网后,进入了更为繁琐却也更为关键的深挖细查、固定证据阶段。沈青云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市局、看守所、检察院之间高速旋转,整个人瘦了一圈,但眼神却愈发锐利深邃。
这天下午,沈青云正在审讯室外,透过单向玻璃观察着对龙小飞一名核心财务人员的审讯。这名财务人员心理防线已近崩溃,正在断断续续地交代一些隐秘的账目往来。突然,秘书小陈脚步匆匆地走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沈青云眉头微动,交代了身旁的副手几句,便快步回到自己办公室。电话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的处长打来的,语气正式而严肃。
“沈青云同志,受部领导委托,正式与你进行任前谈话。”处长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你在滨江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特别是在侦办韩东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的突出表现,经省委研究决定,拟任命你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刑侦总队总队长,同时继续兼任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省厅刑侦总队总队长?沈青云握着话筒的手微微紧了一下。这个位置,是全省刑侦工作的最高指挥官,权责重大,地位关键,远非一个地级市的局长助理可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晋升,更是将他推上了一个更广阔、也更复杂的省级舞台。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沈青云迅速平复心绪,语气沉稳,“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只是滨江这边的案子……”
“滨江的案子,省厅会派出精干力量接手,确保顺利衔接,办成铁案。你的主要精力,要尽快转移到全省的刑侦工作和扫黑除恶的统筹指导上来。”处长语气不容商量,“省厅的情况比市里更复杂,担子也更重。希望你能尽快熟悉情况,打开局面。正式任命文件很快就会下发。”
放下电话,沈青云久久伫立在窗前。窗外,滨江市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自己在滨江的这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即将画上一个句号。新的挑战,已然来临。
离任前的交接工作繁复而紧凑。周卫国局长在为他举行的简单送行宴上,端着酒杯,眼眶有些发红:“青云啊,说实话,真舍不得你走!滨江这一仗,没有你,打不赢,至少不会赢得这么彻底!你这一走,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沈青云心中也充满感慨,他与周卫国碰杯,一饮而尽:“周局,滨江是我的福地,您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没有您的信任和支持,我寸步难行。韩东案的功劳,是大家的,是全体参战干警用血汗拼出来的。我人虽然走了,但心还系着滨江,以后省厅工作,还需要您和老同事们多支持!”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席间,王大山、李卫国(已升任清源县副县长、公安局长)也打来电话,语气中充满了不舍与祝福。尤其是李卫国,这个粗豪的汉子声音都有些哽咽:“老领导,您这一竿子插到省厅去了,以后可得多罩着咱们这些老部下!”
沈青云笑骂了一句,心中暖流涌动。这些在基层、在一线并肩作战结下的情谊,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与赵伟政委的告别则显得公式化许多。赵伟脸上挂着标准的笑容,说着“祝贺高升”、“以后多指导”的客套话,但眼神深处那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沈青云看得分明。他也没有点破,只是客气地回应,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
最让他牵挂的,是那些尚未完全结案的卷宗和仍在审讯攻坚的嫌疑人。他利用最后几天时间,将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后续侦查的方向、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事无巨细地整理成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备忘录,交给了接手的省厅专案组负责人,确保工作不断档,方向不偏离。
省公安厅大楼庄严肃穆,矗立在省城的核心区域,与滨江市局相比,更多了一份无形的威压。沈青云的办公室在主楼十一层,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大半个省城。
履新第一天,拜会厅主要领导是惯例。厅长高振邦年纪约莫五十多岁,身材保持得很好,目光炯炯,带着长期居于高位形成的强大气场。他对沈青云的到来表示了欢迎,语气沉稳:“青云同志,你的能力和成绩,组织上都看在眼里。把你放在刑侦总队这个重要位置上,是信任,更是期望。省厅的平台更大,情况也更复杂,刑侦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刀把子,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你要尽快熟悉全省的情况,尤其是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深水区,面临的挑战很多,要有啃硬骨头的准备。”
沈青云端正坐姿,认真回应:“高厅长,我一定加强学习,尽快进入角色,在厅党委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绝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从厅长办公室出来,沈青云又依次拜会了其他几位副厅长和政治部主任。每个人的态度都很客气,但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他能感觉到,许多目光在审视着他这个“空降”的、以“打黑”闻名的年轻总队长。省厅的水,果然比市里深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