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影”编队传回的情报,如同最后一块沉重的砝码,压在了“心火”文明决策的天平上。威胁的全局性与关联性已然清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在多条战线上协同进军的庞大敌人。“播种者”在远方构筑着致命的包围网,而同一源头的触手已然能探及“伤痕”这最后的壁垒。
核心会议厅内,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星图悬浮在中央,一端是闪烁着不稳定光芒的“伤痕”区域,另一端是那个不断扩散红色阴影的“播种者”,中间是广袤但脆弱的“彼岸”协议星域。
“我们必须出击!”一位隶属于“利爪舰队”的指挥官语气坚决,他代表着主张主动进攻的声音,“‘播种者’一旦完成其建设,我们将被彻底孤立!届时,‘系统’可以从容地逐个清理协议内的文明,最后再集中力量对付我们和被削弱的‘伤痕’!现在出击,趁其基地尚未完全成型,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但主力舰队一旦远离,‘伤痕’怎么办?”另一位负责防御的将领立刻反驳,他指向伤痕区域,“刚刚的渗透攻击证明,‘系统’已经有能力直接威胁这里!指挥官与伤痕绑定,是稳定的核心。如果主力离开,敌人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渗透,甚至直接攻击‘心火号’,我们如何抵挡?失去了‘伤痕’的稳定,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包括拯救‘新芽’、联合盟友,都将失去意义!这里才是我们的根本!”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播种者’完成包围吗?”进攻派激动地反驳,“那是慢性死亡!”
“固守根本,等待时机,并非怯懦!”防守派据理力争,“我们可以加快信标建设,提升伤痕的自我稳定能力,同时通过‘逐影’编队和盟友持续骚扰‘播种者’,延缓其进度!贸然主力远征,才是最大的冒险!”
双方再次陷入僵持。这一次的抉择,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艰难,因为它关乎文明的根本战略方向,且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伴随着巨大的、可能无法承受的风险。
璃·辉光静静地观察着争论,她的数据流中不断演算着各种可能性。最终,她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冷静:“逻辑推演显示,无论单纯选择固守或远征,长期生存概率均低于30%。最优解在于……风险分散与动态资源配置。”
她提出了一个更加精细的方案:
“不建议主力舰队全部远征。但可以考虑派遣一支具备一定决战能力的快速打击舰队,核心目标并非摧毁‘播种者’(根据现有数据,概率极低),而是执行一次高强度的‘斩首’或‘瘫痪’作战,目标针对‘播种者’的核心指挥单元或关键能量源,最大化破坏其建设能力,为盟友和我们自己争取更多时间。”
“同时,主力舰队大部分力量必须留守,确保‘伤痕’和‘心火号’的绝对安全,并加速完成‘共鸣信标’网络的最终建设,提升伤痕的自主稳定性,减轻对林洛指挥官个人的绝对依赖。”
“此外,必须最大限度动员‘彼岸’协议的所有力量。这不应是‘心火’独自面对的战争。我们需要盟友在情报、骚扰、甚至侧翼牵制上提供实质性支持。”
这个方案,试图在进攻与防守之间找到一个危险的平衡点。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林洛。他才是最终的决定者,也是风险最大的承担者。
林洛沉默着,他的意识仿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感受着身后伤痕那脆弱而悲怆的脉动,另一部分延伸向遥远星域,感受着“逐影”编队传来的、那片正在被“播种者”阴影笼罩的星空的窒息感。他能感觉到“心光之种”在微微震颤,似乎在回应着这两份沉重的压力。
许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清晰而坚定地说道:
“璃·辉光使节的方案,是目前最合理的选择。”
“我们不能放弃‘伤痕’,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之一。我们也不能坐视‘播种者’成型,那将断绝所有未来的希望。”
“因此,我决定:”
“第一,组建‘断箭’快速打击舰队。由秦雪担任总指挥,抽调主力舰队中三分之一的最精锐、最高速的舰船,搭载我们最新研发的武器和‘共鸣净化协议’强化模块。你们的任务,是抵达‘播种者’星域后,与‘逐影’编队汇合,寻找机会,执行一次极限强度的精准打击,务必重创其核心功能!”
“第二,李静雅负责,留守主力舰队及所有工程力量,在我坐镇下,不惜一切代价,加速信标网络建设,确保‘伤痕’区域万无一失。同时,保持最高戒备,防御任何可能的渗透或攻击。”
“第三,由诺娃、汐澜负责,通过‘彼岸’网络,全力进行外交动员,将‘播种者’的威胁和我们的行动计划告知所有盟友,请求并协调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援。”
“第四,璃·辉光使节,请将我们的决定和所需支援清单传回晶语族,并希望能获得贵方在远程侦测、逻辑干扰或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其他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