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山口,海拔约四千余米,气候严寒缺氧,每年的冬季都会因为大雪而封山,导致机械化部队完全无法通行。在繁荣纪元时期,在这里曾经有一条用于军事用途的铁路存在,但在大劫之后,因为无法生产重型列车,这条铁路也被废弃了。
战云珪来到乌孜山口东边的阿陶城已经有两个月了,与同是凌烟阁上将军的宋文忠不同,他的主要这任务就是镇守阿陶城,监控乌孜山口。最近几次袭扰边城的不明势力,都是通过乌孜山口行军的。而做为阿陶城的守军,在一次巡边时与敌方势力发生了遭遇战,整整一个连队无一生还。当时这件事惊动了河西道节度使歧王李茂贞,其委派手下得力干将对这股势力围剿。然而让所有人诧异的是,这股不明势力就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十六个中型合成营,近十名九品境的高手在乌孜山口以西整整搜寻了近一个月,都没有找到这股势力的踪迹。倒是找到了数个被完全摧毁的小型聚集地。三个月前,这股不明势力再次出现的唐国的边城附近,还直接进攻了距离乌孜山口六十余公里的阿陶城。当时,河西道大都督府发现,阿陶城没有按照常例,每六小时向大都督府发过来巡查通报,便怀疑阿陶城有可能遭受了攻击。经过再三确认后,确定阿陶城极有可能遭到了电磁干扰,已经处于失联状态。在这个敏感时期,一座小型的高墙城市出现这种被不明势力进攻的情况是极其严重的,于是歧王李茂贞果断的亲率大军前往增援。
在大军到达距离阿陶城三十余公里的时候,大军遭遇到了不明势力的阻击。若非此次增援阿陶城是亲自率军前来的歧王李茂贞,大军极有可能在这个不知名的丘陵地带无法再寸进一步,因为对方出动了扶摇境的超凡者。一场大战之下,歧王李茂贞没有留下对方的扶摇境超凡者。倒不是这名扶摇境的超凡者有多么强,而是此人只是在此拖延河西道大军增援的时间。但歧王亲临也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不得已,这人只是与歧王交手了几招,便丢下自己的部众向西逃窜。歧王见状也不打算只身追赶,在歼灭这股阻击部队后,兵临阿陶城。
此时的阿陶城守军已经转入巷战,守军中的修行者已经损失大半,若大军再晚来一两个小时,阿陶城守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当李茂贞的河西道大军抵达阿陶城时,不明势力也果断的放弃了攻城,全军迅速向乌孜山口退去。李茂贞率河西道精锐前往追击,却遭遇了两名扶摇境超凡者的阻击,其中就有刚刚在阻击战中逃脱的那个扶摇境超凡者。歧王李茂贞恐乌孜山口会有敌方伏兵,便在重伤其中一名扶摇境超凡者之后选择回师阿陶城。
在做好善后工作后,一份很是诡异的战损报告也放在了歧王李茂贞的面前。这股不明势力的人员组成非常混乱,有原西边沙漠国度亡国的军人,也有沙漠地带的盗匪,还有一些棕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甚至这些人里,还有唐国的边民。而他们在攻破高墙之时,也没有对城内进行掠夺和屠杀,而是将俘虏的平民一批批运向了乌孜山口。同时,攻城的时候,并没有扶摇境的超凡者参与,否则只有一个团驻守的阿陶城守军,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时,是没办法一直抵抗到援军前来的。似乎对方就不是打算攻城劫掠,而只是奔着城里的人口来的。但整个阿陶城,军民老幼妇孺全都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人,对方动用了五六千人进攻这里,看上去似乎并不划算啊。但无论如何,阿陶城是保下来了,但歧王李茂贞也不可能一直驻扎在这里啊。大唐的河西道是一个狭长的地带,东北边与河西相邻,那里现在三方势力打的如火如荼。西边除了乌孜山口,还有伊犁河一带需要防守,且庭州一带又与北境的势力接壤,歧王李茂贞的大都督府已经从玉门西迁到了焉兰,但这么多需要防守的地方,歧王李茂贞即便是扶摇境巅峰的存在,也是分身乏术啊。于是,歧王立刻向长安发去了求援的消息。这便有了两位凌烟阁上将军的到来。
战云珪选择了驻守阿陶城,宋文忠则带着自己的部队直接去了伊犁河那边。相比之下,战云珪守着的阿陶城条件相对要艰苦一些,生活物资完全依靠大后方运送,宋文忠那边就要好一些了,偶尔巡边的时候,宋文忠还会带着部队去北境那边打打秋风。开始的时候,北境那边还会与宋文忠当面锣对面鼓的打一打野战,但自从北境的精锐在幽州城一线损失殆尽。这些北境的边城便开始高挂免战牌,你唐国的军队愿来便来,我就当没看见。
眼看着马上就要到十二月份了,乌孜山口已经大雪封山一个多月了。这也许就是当初河西道的部队没法长时间在乌孜山口西边大范围搜索的原因吧。如果今年大雪封山的时间早了,那么大军就会被隔绝在乌孜山口以西,想要回到唐国境内,就要绕道伊犁河。一支军队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要穿越高山和荒漠行军近一千公里,是极其危险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