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人建关系的绝招:向对方请教 —— 顺着 “好为人师” 的心,拉近距离
村里的后生小栓,刚搬去镇上时没什么朋友,想跟隔壁开五金店的李老板处好关系,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周老栓跟他说:“你不是想修农机吗?李老板修零件的手艺好,你找他请教‘怎么看农机轴承坏没坏’,他肯定乐意说。”
小栓照着做,拿着坏轴承去找李老板:“李叔,我这轴承不知道咋回事,农机转着总响,您帮我看看呗?您懂这个,比我瞎琢磨强多了。” 李老板一听,果然来了劲,拿着轴承跟他讲 “看磨损痕迹”“听转动声音”,讲完还帮他找了个新轴承。小栓趁机说:“您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以前我咋都看不懂,还是您厉害!” 后来小栓常找李老板请教小问题,两人慢慢熟了,李老板还帮他介绍了不少修农机的活。小栓说:“原来请教这么管用,顺着别人擅长的地方问,再夸两句,人家就愿意跟你来往了。”
2、学会合法走捷径:动脑子避竞争 —— 别挤内卷赛道,找条 “少有人走的路”
镇上的小李,以前总按 “规矩” 来: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准时上下班,觉得 “好好干活就能涨工资”,结果干了三年,工资没涨多少,日子过得紧巴巴。而他的发小老王,没按 “常规” 走 —— 看到大家都在城里开餐馆,他没跟风,反而回村里帮人种反季蔬菜,还拍短视频卖货,没两年就赚了不少钱。
小李不解,问周老栓:“为啥我按规矩来,却不如老王过得好?” 周老栓说:“好好上班、跟人内卷,是别人给你定的路,走的人多了,自然赚不到钱。真正会赚钱的,是找没人走的路 —— 别人都去城里,老王回村里;别人都开店,老王做短视频。只要不违法,动脑子避开竞争,比挤在一条道上内卷强多了。” 后来小李也学着 “避竞争”,不再只靠上班赚钱,而是利用下班时间帮人修家电,慢慢也多了份收入,日子渐渐宽松起来。
3、成年人很现实:关系长久靠价值 —— 没价值的交往,早晚会散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凑人情”—— 谁家办喜事她都去帮忙,谁家有困难她都去安慰,觉得 “真心对人,人家就会真心对我”。可后来她生病住院,以前她帮过的人,没几个来看她;她想找邻居帮忙收玉米,也没人愿意搭把手。张婶又委屈又难过,跟周老栓诉苦。
周老栓说:“成年人的关系,靠的不是‘你帮过他’,是‘你对他有用’。你以前帮人,都是些搭把手的小事,人家未必记着;可要是你会种反季蔬菜,能教别人赚钱,或者你会修农机,能帮别人解决问题,人家才会主动跟你来往。要么提升自己的价值,让别人需要你;要么就别抱怨别人不跟你来往 —— 没价值的关系,早晚会散。” 张婶听了,不再只 “凑人情”,而是跟着周老栓学种反季蔬菜,慢慢成了村里的 “种菜能手”,别人都主动找她请教,关系也比以前稳固多了。
4、憎恨伤不了人,只会乱了自己 —— 最好的复仇是活得比他好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被同事抢过评优机会,还被同事背后说坏话,他心里一直憋着气,天天琢磨 “怎么报复”,结果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工作也总出错,反而被领导批评。
周老栓跟他说:“你恨他,他该咋过还咋过,反而把你自己的日子搅乱了,这划算吗?憎恨是最没用的报复,你不如把这事忘了,好好干活、好好赚钱,等你过得比他好 —— 你评上了更高的职称,赚了更多的钱,他看着眼红,这才是最好的复仇。” 王会计听了,不再想 “报复”,反而专心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考了会计证,后来被调到镇上的财政所,待遇比以前好很多。再见到以前的同事,对方反而主动跟他打招呼,王会计说:“现在我过得好,根本不在乎以前的事了 —— 活得比他好,比啥报复都管用。”
5、对所有人一样好,等于对所有人都不好 —— 差别付出才有人领情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当 “烂好人”—— 朋友找她帮忙绣东西,她不管自己忙不忙都答应;邻居借她的针线、剪刀,她从不拒绝,结果大家都觉得 “她帮忙是应该的”,不仅不领情,还总找她麻烦。有次她没帮朋友绣东西,朋友还说 “你以前都帮,现在咋不帮了”,小芳特别委屈。
周老栓跟她说:“你对所有人都好,别人就分不清你对谁真、对谁假,觉得你的好不值钱。你得学会差别付出 —— 对真心对你的朋友,你多帮点;对只是想占便宜的人,你该拒绝就拒绝。比如你最好的闺蜜找你绣东西,你可以帮;对总找你借东西不还的邻居,你就说‘我也要用’。朋友在精不在多,差别付出,才有人记你的情。” 小芳听了,不再随便帮所有人,只对真心对她的人好,慢慢大家都知道 “她的好不是随便给的”,反而更珍惜她的帮忙,关系也更融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