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只是奢望,他只能期盼自己有朝一日打回来,为日寇铁蹄下受苦受罪的人民报仇雪恨。
孟烦了站了起来,因为,龙文章搀着那只老猴子从林子里出来,老猴子要给他指路,“你们走这条路,这边没得日本鬼子。”
龙文章问:“你们谁去过铜钹?”
老猴子就有些神气活现,“我,我去过。我是村长,地主,走的地方多。”
我们只好默然地看着,这个毛重绝超不过五十斤的村长,地主。
龙文章又问:“铜钹也是这样?”
“铜钹?”
老地主用他老没牙的嘴做了一个尽可能轻蔑的表情:
“铜钹被招安啦。顺民呢!老子莲花村就是不招安,拿枪打,放狗咬都不招安。
老子饿死也不要招安,老子死在自家田里就好,干他娘的招安,老子……”
他激愤如此,又虚弱如此。活活把自己呛在那了,董刀忙拿砍人的手帮他捶着背。龙文章一个躬鞠了下去,额头快碰到膝头。
他抬起身说:“没人能把你们招安――所以请你们被招安吧。否则,我会永世不得安宁。”
老猴子倒更加激愤起来,“谁讲的?被招安的都没得好下场。清静了几天,壮劳力就都抓到南天门修工事啦。
修好啦就杀啦埋啦,逃回来的人讲,南天门都挖空啦,山里头跟鬼打墙一样。
日本人不要脸,讲那样的工事是要吃掉十个师的。中国人要把尸体堆得山一样高才过得去。”
“逃出来的人呢?”
老猴子简单地说:“死啦。”
龙文章看了一眼董刀,董刀就反应过来了,忙着把身上所有吃的掏出来,放在树边。
其他人也忙着往上边添加内容。
不辣忿忿地说:“带了子弹就不好多带吃的。要命。”
孟烦了是直接把吃的塞到了老猴子的手上,他总算还是个胆大的,其他人在太久禽兽的生活中,对他们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仍然畏惧。
老猴子呱啦呱啦地说什么,孟烦了是半点也听不懂,连忙问董刀:“他说什么?”
董刀是个合格的翻译,“他说我们再来,他们就只剩骨头了。记得跟人讲。这几把骨头绝对绝对没有被招安。”
孟烦了连忙点了点头,然后尽速追上龙文章。龙文章的步态跟他一样。
他想:那大概是和他一样,不愿意被人看见正脸。
行军的队伍在昏暗的林子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
唐永琼在后队,前面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他都不闻不问,只是听完通讯员的讲述后,轻轻地嗯了一声。
这样的人伦惨剧,他从回来的同僚那里听得多了,从各个沦陷区也见得多了。
小鬼子没有人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
什么时候小鬼子改行当圣人了,与百姓秋毫不犯,那才值得惊讶。
就像鲁迅所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铜钹是山下田间一座幽静的小镇,这样幽静想必与它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壮劳力有相当关系。
放目望去,那座镇子是完整地,但几无人烟出没,如果不是有一个顺民正拎着漆桶,在对着他们面对的白墙上,刷写一段足够反讽的东亚共荣标语,它倒更像座秀雅精致的玩具镇。
由于在之前的老猴子口中得知了情报,唐永琼是不愿意进铜钹的,因为那极有可能暴露他们的行踪。
来之前周景就叮嘱过,要以唐特派员的任务为核心,先把人送到地方,然后再伺机行动,打游击搞袭扰。
所以,龙文章也只好按耐着好奇心,让所有人继续上路。
赵家寨,顾名思义,寨子里的人祖先姓赵,全寨人所有的男丁都姓赵,在这里外性人是站不住脚的。
据唐特派员的情报显示,赵家寨的寨主名为赵再兴,是个30多岁的壮年人。
读过私塾,上过中学,曾经还在昆明大学念过两年,是个爱国的开明之人。
日军曾开出不少条件招安,例如允许他种植鸦片,可以赠送他一些枪弹,只要他同意投靠日本人,帮助日本人维持治安统治。
只是这些均被赵再兴给拒绝了,为了表明态度,他将上山劝降的狗腿子砍了头,以表示跟日军势不两立。
日军也曾恼羞成怒,派兵攻打,只是赵家寨建立在山上,还有在明清时期修筑起的寨墙,据险而守让日伪军撞了个头破血流。
其实攻打这么个寨子是个赔本的买卖,因为除了可以立威,其他的什么也得不到,日军也会算这笔账。
所以,后来就没有再攻打,只是派了构筑据点,封锁了赵家寨下山的道路,想将其困死。
用砖石构筑的据点炮楼,架上一挺机枪,派几个鬼子带上一个班的伪军,就能封锁一条道路。
对于有大炮的正规军自然不算什么,打几发炮弹就能摧毁炮楼,十几个守军都不够一个冲锋干的。
可对于没有大炮的军队来说,这炮楼可就是要命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