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酩酊大醉却心满意足的王总一行,第二天上午九点,宏达精密的核心团队准时再次出现在恒月公司的会议室里。
与昨晚的放松恣意不同,此刻的会议室里弥漫着严肃而专业的商务谈判氛围。王总和他的几位总监虽然脸上还带着一丝宿醉后的疲惫,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商人的精明和锐利。
双方分坐长桌两侧,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王总示意他的财务总监率先发言。
财务总监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呈现出一份精心准备的PPT:“林总,苏总,各位恒月的同仁。经过昨天深入的考察和交流,以及我们内部紧急的评估测算,我们宏达精密对与恒月的战略合作,抱有极大的诚意和期待。”
他切换幻灯片,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股权交换方案的初步框架:“基于双方目前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市场前景以及未来协同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估,我们初步提出一个合作方案:宏达精密愿意以本公司15%的股权,置换恒月商贸30%的股权。同时,我们可以承诺,在未来三年内,优先保障恒月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并在采购价格上给予最优惠待遇。”
这个方案一出,我们这边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了几分。
苏清月、沈雁冰等人的眉头都不易察觉地微微蹙起。
我面色平静,心中却快速盘算起来。
宏达精密是老牌制造企业,固定资产雄厚,生产能力和技术积累确实有优势,但其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尤其是面对新兴市场和智能化转型的反应速度,远不如轻资产、高周转、主打渠道和解决方案的恒月。
更何况,我们手里还握着即将爆发的欧洲市场和鼎峰资本的支持。
用他们15%的股权换我们30%?这个方案,显然是基于一种传统的估值模型,严重低估了恒月的未来成长性和无形资产价值,更偏向于一种“以大换小”的并购思维,而非平等的战略合作。
我等对方阐述完毕,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坚定:“王总,感谢宏达的诚意。贵公司的实力和行业地位,我们非常认可。不过……”
我话锋一转,目光扫过PPT上的关键数据:“关于这个股权置换的比例,我认为可能需要再斟酌。恒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资产规模或许不及宏达,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市场增速、渠道控制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即将打开的欧洲市场和新引入的战略资本,其价值可能需要在估值模型中给予更高的权重。”
我顿了顿,给出了一个更符合我心理预期的方案:“基于对等和长远共赢的原则,我认为一个更合理的交换比例,或许是宏达20%的股权,置换恒月20%的股权。这样的股权结构,更能体现双方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更有利于未来深度协同和整合激励。”
20%换20%!
我这话一出,王总那边的几位总监脸色明显变了变,相互交换着眼神。王总本人则沉吟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显然,我的反击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和拉锯。
双方随后就估值模型、市盈率、增长率预测、协同效应价值等专业细节进行了几轮激烈的讨论和博弈。苏清月和沈雁冰也适时补充数据,据理力争。
最终,由于双方的心理预期差距较大,暂时无法达成一致。
王总最后表态道:“林总,您的想法我明白了。恒月的潜力确实很大。但这个比例我还需要回去和董事会其他成员深入沟通一下。毕竟,这涉及到公司重大的战略调整。”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当然。如此重要的合作,慎重是应该的。王总也可以再全面评估一下。我们恒月的大门始终敞开。另外,本周还有昌盛和卓越两家也会过来考察。或许等三家都谈过之后,我们双方都能对彼此在市场上的公允价值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那时再谈,可能基础会更牢固。”
我这话既表达了合作的诚意,也地施加了压力——恒月并非只有宏达一个选择。
王总是聪明人,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哈哈一笑,化解了略显紧张的气氛:“好!林总快人快语!那就先这样。不管最终能否达成股权合作,宏达都是恒月最可靠的供应商!这一点绝不会变!”
中午,双方一起用了顿简单的工作餐,气氛重新变得融洽。餐后,王总团队便启程返回。
送别时,王总用力握着我的手,真诚地说道:“林枫,这次来,收获很大!不光看到了恒月的实力,更看到了你和你团队的潜力!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以后有什么需要老哥帮忙的,尽管开口!供应商这块,你放心,我就是你铁打的后盾!”
我也诚挚地回应:“王总,您这话太让我感动了!能和宏达、和您成为朋友,是恒月的荣幸!未来市场发展,增量订单这块,您也放心,恒月一定优先考虑宏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