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锚港湾,陷入了短暂的、压抑的寂静。
陆凡带回的消息与那枚被混沌道印和残留剑意共同封印的“归墟之心”碎片,如同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锋锐之座的陷落与剑主的殉道,不再是遥远传说中的悲剧,而是血淋淋摆在眼前的现实,预示着“归墟”的威胁已迫在眉睫,容不得半分侥幸。
残破的逐星者号被紧急送入船坞进行最高优先级的修复。陆凡、苏文瑾、冷月璃和赵明宇四人,在接受了初步的治疗和能量补充后,便立刻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中。他们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或后怕里。
一间高度戒备、层层封锁的分析实验室内,核心团队成员齐聚。那枚暗红色的晶体棱柱被安置在一个由多层复合力场、混沌道印加持以及模拟“斩断”意境的能量矩阵构成的透明容器中,悬浮在中央。它缓慢而顽固地搏动着,如同一个被囚禁的、冰冷的心脏。
苏文瑾带领着科学院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和规则学家,日夜不停地分析着从碎片以及流金之海、万械源心等处获得的海量数据。全息屏幕上,无数晦涩的符号、能量流谱和规则拓扑结构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滚动、碰撞、重组。
“难以置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颤抖,“这碎片的内部结构,完全违背了已知的物理定律。它更像是一个……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规则奇点’,其存在本身就在持续吞噬周围的‘信息’与‘可能性’,将其转化为绝对的‘静寂’。”
“不仅仅是吞噬,”苏文瑾补充道,她的眼中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兴奋与凝重交织的光芒,“它还在‘同化’。根据剑主前辈留下的信息和流金之海的数据交互,我们推测,完整的‘归墟之心’具备将捕获的规则体系‘格式化’,重写为其自身‘寂灭’规则延伸的能力。这或许就是‘归墟’侵蚀各个文明、乃至宇宙常数的手段!”
她调出一组复杂的模拟图像:“而我们目前封印它的方式——陆凡的混沌道印负责包容其侵蚀,模拟的‘斩断’意境负责切断其与外界的主动联系——只是权宜之计。它在持续适应,试图找到我们封印体系的漏洞。我们必须找到更根本的压制,或者……利用方法。”
另一边,赵明宇协同龙组和AIB的工程团队,正以惊人的效率消化着此行收获的技术。源自“万械源心”的某些极致秩序框架被应用于星锚港湾的防御系统重构;流金之海提供的部分“融合”与“信息升华”法则,被尝试与地球现有的灵能科技结合,开发新型的武器和护盾;甚至剑主最后那道“意剑断尘寰”残留的意境数据,也被小心地收集分析,试图理解那种直接斩断规则联系的恐怖力量。
整个星锚港湾,仿佛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时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学习、进化。战争的阴云,化为了最残酷也最有效的催化剂。
而陆凡,则在闭关与统筹之间切换。
他需要稳固刚刚融入混沌道印的那一丝“斩断”意境,使其与“包容”本质更好地融合。闭关时,他周身暗金色光芒与透明剑意交织,仿佛在演绎着创造与毁灭的终极辩证。他能感觉到,混沌道印正在发生某种更深层次的变化,似乎触及了某种瓶颈,只差一个契机,便能再次蜕变。
出关时,他则与秦卫国、陈明远等人商议全局,调拨资源,决策方向。他手中掌握着来自不同盟约节点的信息碎片——青帝苑的生命守护、锋锐之座的斩断决绝、万象星璇的概率选择、万械同心的秩序框架、流金之海的融合升华——这些看似迥异甚至对立的大道,在他脑海中不断碰撞、交织,试图拼凑出对抗“归墟”的完整战略拼图。
他越发清晰地认识到,任何单一的道路,或许都无法真正抗衡那旨在将万物归于“静寂”的“归墟”。唯有包容并蓄,博采众长,在动态的平衡中寻找到那条超脱之路,才有一线生机。
在此期间,一个微妙的变化,开始在星锚港湾,乃至通过星锚隐隐联系的地球本土上发生。
或许是“归墟之心”碎片带来的外部压力刺激,或许是流金之海的“融合”法则在潜移默化,又或许是地球文明在接连的危机中集体意志的升华……那初生的、代表文明集体意识的“盖亚之心”网络,开始展现出更加活跃和清晰的自主性。
它不再仅仅是优化生态环境或被动防御。星锚港湾内的研究人员偶尔会陷入一种奇妙的“灵感迸发”状态,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某些困扰许久的技术难题忽然找到了看似不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地球上,一些原本对立或隔阂的领域之间,开始出现自发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导着文明力量拧成一股绳。
这种变化并非强制,而是一种温和的“引导”与“共鸣”。苏文瑾将其命名为“港湾低语”或“盖亚低语”,认为这是文明集体意识开始主动参与文明进程的标志,是文明之火在压力下凝聚、升华的体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