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卫星竟然一前一后以不到1公里的距离同向航行在同一个轨道上!!
两个框框中分别标注的信息是:
第一个框:
属性:互联网卫星
疑似名称:Starlink-Group-0
所属公司:SpaceX
TLE:
1 U A . .000 00000-0 -3 0 9993
2 0.0010 0.0000 00 90.0000 270.0000 16.0
轨道周期(绕轨道飞行一圈的时长):89.867分钟/圈
主要通信频段:Ku波段/Ka波段
下行频率范围:10.7 GHz - 12.7 GHz/17.8 GHz - 19.3 GHz
上行频率范围:14.0 GHz - 14.5 GHz/27.5 GHz - 30.0 GHz
星间通讯:200 THz激光通讯
上下游星间联系:无
第二个框:
疑似属性:T201天基间谍卫星
疑似名称:T201
所属阵营:未知
TLE:
1 U A . .000 00000-0 -3 0 9998
2 0.0010 0.0000 00 90.0000 269.9914 16.0
轨道周期:89.865分钟/圈
这2段TLE的解读出来的意思,谢云逸在里面默默计算了下,有些惊讶:
2小时14分钟!!
从当下这一刻开始,只需要2小时14分钟,星链卫星就将被后者追上。
这件事可大可小,对他来说,倒是给他提了个醒。
无论对方出于善意也好,恶意也好,卫星就在天上,没有人时刻看着它,被恶意物理入侵或故意碰撞都是麻烦事,尤其是它的卫星都是比较贵重的物品!
出于警示,谢云逸对着挂耳式麦克风说道:
“佳宇,查下T201天基间谍卫星的相关信息,另外,我现在截图发你一份文件,把可能出现的撞击警告挂星空论坛上面!”
这个T201是个什么东西?
谢云逸果断放弃手动操作,快速使用楼兰号的快速框选工具,直接选中那两颗卫星,然后启用快速变轨跟了上去。
这时候原本楼兰号的轨道预测的虚线不断在谢云逸的眼前闪烁着,在RCS的猛然启动后,楼兰号轨道预测的虚线则开始趋于平稳,缓慢与那两颗卫星的轨道重合。
目标1,距离329.29公里
目标2,距离330.17公里!
当前轨道速度:7.198公里/秒
当前轨道:远地点:320公里,近地点:210公里
相对目标速度:120公里/秒
谢云逸终于有点明白,什么叫看到也反应不过来了!
120公里/秒的秒速,换算成时速约为43万2千公里每小时的时速...
如果他本人真的坐在楼兰号上,那么一瞬间,他身体就将被g的g力瞬间撕碎。
几乎在2.5秒后,谢云逸的感官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他的眼睛刚眩晕结束,两颗卫星就被拉进到了谢云逸的前方大约30公里的位置。
真的太快了!
但对于楼兰号的能源消耗来说,谢云逸看了看能源数值变化,这会儿来到了49.73%,相比于之前的消耗,跨越这段300公里的距离,仅仅只消耗了0.01%
谢云逸再次在这个距离上,使用了楼兰号的自带的光学望远镜,不过因为轨道摄动因素干扰,这次的成像仍然比上次月面成像的清晰度差了许多。
但,依然比之前的时候位于320公里外的时候的成像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会儿谢云逸在拉进的光学成像中,就可以清晰看到,这个追逐者和被追逐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被追逐者不断在太空中做着毫无意义的缓慢自旋,激光通讯器在红外光谱中热量不断堆积,这颗来自spacex的第二代星链,热失控了!
而位于追逐者位置上的未知卫星,在谢云逸的细细打量之下,可以看到整颗卫星的造型是圆柱状,顶上一个可偏转的大锅天线,这是典型的高增益天线,正常情况下它的指向性非常明显,一般不会用于近地轨道...
但现在看这情况,明显不对,它的那口大锅天线竟然笔直地对着星链卫星。
“已启用通讯频段监控!”
“已过滤无关频段!”
谢云逸在几大排功能按钮上找到了一个【通讯频段分析】的按钮,尝试轻点按下以后,也许是楼兰号的主控智能察觉到了他的意图,主动过滤掉了来自地球上的所有无关信号。
这时候,整个屏幕上就只剩下眼前不到30公里的这两个卫星的信号。
T+62S
“目标距离:20公里”
“当前轨道高度:275.98公里”
随着越来越靠近这两颗卫星,谢云逸接收到来自地面站向那颗未知卫星传递的指向性信号越来越清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