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阳透过辰星科技顶层会议室的玻璃幕墙,将长桌两侧的高管团队映照得格外精神。会议桌中央,一份厚厚的 “公司发展规划草案” 摊开着,每一页都标注着醒目的标题 —— 研发、市场、智慧社区、团队建设,四大核心方向清晰明了。林辰坐在主位,手里握着激光笔,目光扫过在场的技术、市场、财务、运营负责人,语气沉稳而有力:“今天召集大家,是想借着现金流突破 5000 万的契机,敲定公司未来半年的发展规划。这不仅是扩张,更是为了让辰星科技在智慧城市、互联网、智慧地产三大领域站稳脚跟,朝着全国龙头企业的目标迈进。”
话音刚落,林辰便按下遥控器,将 “研发投入” 的 PPT 页面投射在大屏幕上:“首先是研发。我们计划投入 1000 万,成立‘智慧城市研发中心’,重点招聘 50 名技术人才,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研发方向分两个:一是智慧医疗系统,整合本地医院的挂号、缴费、病历查询功能,对接我们的‘宜居生活’APP,让用户在家就能享受便捷医疗服务;二是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交通流量监测、信号灯智能调控模块,与政府部门合作落地,缓解城市拥堵。”
技术总监陈默立刻举手回应:“林总,1000 万研发投入和 50 人团队的规模,完全能支撑这两个方向的研发。不过智慧医疗涉及医院数据对接,需要提前和卫健委沟通,确保数据安全合规。” 林辰点头:“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到了,下周我会亲自拜访市卫健委,争取拿到试点授权。你这边先梳理技术需求,列出人才招聘清单,HR 部门全力配合。”
紧接着,屏幕切换到 “市场拓展” 板块。林辰指着数据图表:“‘宜居生活’APP 目前在 3 个城市落地,月盈利 200 万。接下来,我们投入 1500 万用于全国扩张,在济南、青岛、郑州等 10 个重点城市设立运营中心,每个中心配置 10 人团队,负责商家对接、用户推广和本地服务优化。目标很明确:年底前 APP 用户突破 1000 万,月盈利达到 500 万。”
市场总监刘娜立刻接过话:“1500 万预算中,我们计划将 800 万用于线上广告投放,覆盖抖音、微信、本地生活类平台;500 万用于线下地推和商家补贴,吸引重点城市的连锁品牌入驻;剩下 200 万作为应急资金,应对突发的市场竞争。按照青州、德州的推广经验,10 个城市半年内突破 1000 万用户完全可行。” 林辰补充道:“还要注意模式复制的灵活性,每个城市的用户需求不同,比如一线城市更看重效率,三四线城市更看重价格,运营团队要因地制宜调整策略。”
第三项规划聚焦 “智慧社区复制”。大屏幕上显示着恒基地产提供的第二块地块资料,位于青州东部新城,面积 30 亩,周边规划有学校和商业中心。“我们已经和恒基地产达成初步协议,合作开发第二个智慧社区项目,在原有智能系统基础上,新增 AI 安防巡检机器人和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模块,提升社区智能化水平。” 林辰顿了顿,继续说,“同时,我们要主动出击,寻找其他房地产开发商合作,目标年底前打造 5 个智慧社区样板,形成‘设计 - 建设 - 运营’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未来甚至可以将智慧社区方案打包输出,赚取技术服务费。”
负责智慧社区项目的周莉笑着说:“目前已经有 3 家开发商主动联系我们,想了解智慧社区的合作模式。只要第二个项目能如期落地,形成示范效应,后续合作会更顺利。”
最后,规划落到 “团队建设” 上。林辰调出员工架构图:“公司目前有 120 人,随着业务扩张,人才缺口很大。我们计划招聘 30 名人才,涵盖销售、运营、财务领域,完善组织架构 —— 销售团队负责智慧社区方案和 APP 广告位的销售;运营团队新增用户研究组,深入分析不同城市的用户需求;财务团队扩充预算管理组,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温和:“更重要的是核心员工激励。我决定拿出公司 5% 的股权,分给技术、市场、运营等部门的核心员工,每季度根据业绩考核调整股权比例。只有让大家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才能提高归属感和积极性。”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立刻响起小声的讨论,不少高管眼里露出期待的光芒 —— 股权激励不仅是福利,更是公司对他们能力的认可。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每个规划方向都经过了反复讨论,确定了详细的执行细则、责任人与时间节点。散会后,高管们带着各自的任务清单匆匆离开,会议室里只剩下林辰一人。他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的车水马龙 —— 宽阔的马路上,车辆有序行驶;远处的建筑工地,塔吊正在忙碌作业;街角的商铺门口,行人来来往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