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江湖畔,暮春的风带着水汽拂过面颊。
萧景瑄与李清婉并肩走在柳堤上,隔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李清婉正柔声说着西北的风土人情,声音温婉如水。
她今日穿了一身烟青色的衣裙,立在灰蓝色的湖水边,像一幅淡墨写意的画。
萧景瑄的目光落在浩渺的湖面上,水天一色,几只水鸟低飞掠过,留下浅浅的涟漪。
又来到境江湖了。
母亲的信一封比一封急,字字恳切。
她说清婉温柔贤淑,是王妃的最佳人选。
她说他该定下来了,李家也需要这桩联姻。
她说……他总不能一辈子活在回忆里。
第一次在望江楼见李清婉,他告诉自己,也许这是个契机。
六年了,姚浅凝……光是想起这个名字,心口就泛起细密的疼。
他想,也许身边站了别人,就能把心底那个影子冲淡几分?
第二次同游马场,她骑术精湛,谈吐得体,确实完美得无可挑剔。
看着她策马的身影,他甚至恍惚地想,若是没有万安宫那一夜,他大概会接受这样的命运吧?
……算了。
既然挣脱不了这身份的枷锁,既然心早已荒芜,娶谁又有什么分别?
至少李清婉能让母亲安心,能巩固李家的势力。
这婚姻本就是一场交易,而他早该习惯做个称职的棋子。
于是,他答应了。
一个月后定亲,彩礼已备,消息想必已传遍西北。
今日是第三次见面。
境江湖……真是讽刺。
那日他就是在这湖边看见卖糖葫芦的老翁,才会失控地想起她。
而今却要在这里,与另一个女子谈婚论嫁。
李清婉察觉到他走神,体贴地停下脚步,轻声道。
“殿下可是想起了什么?”
萧景瑄回过神,望向她。
水光潋滟中,李清婉的侧影清丽端庄,的确是个让人挑不出错的大家闺秀。
她很好。
比那个人守规矩,比那个人懂礼数,永远不会顶撞他,永远不会……让他那般牵肠挂肚。
可他的心,早在六年前就死在了万安宫的墙角。
如今剩下的,不过是一具被责任和悔恨填充的躯壳。
他对她生不出半分悸动,只有一种认命般的平静,认可她作为“凌亲王妃”的合适。
答应这桩婚事,与其说是接受她,不如说是对那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可能……彻底告别。
“无妨。”
萧景瑄开口,声音里带着湖风般的凉意。
“只是想起这湖到了六月,应当会有大片荷花盛开。”
李清婉浅浅一笑。
“待到夏日,接天莲叶一定很美。届时,妾身再陪殿下泛舟采莲。”
他微微颔首,目光重新投向湖面。
暮色渐浓,湖水由蓝转墨,深不见底。
不远处,一座临湖水阁的飞檐之上,姚浅凝一袭素衣,姿态闲雅地坐着。
她单手支颐,目光沉静地望向湖畔,仿佛只是在欣赏暮色中的湖光山色,唯有眼底深处掠过的一丝锐利,显露出她真正的关注所在。
六年了。
萧景瑄。
她在心中冷静地掂量着这个名字。
记忆中那个骄纵任性的小皇子,如今已是气质沉凝的凌亲王。
他身着墨蓝色常服,身形挺拔如松,昔年的稚气已全然褪去。
侧脸线条清晰利落,眉宇间承袭了李贵妃的精致,却比其母更多几分英气与冷峻。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微挑的凤眸,本该流转多情,此刻却深沉如古井寒潭,让人窥不透心思。
变化不小。
姚浅凝客观地评价,气质沉稳了许多,倒是比从前顺眼。
她的目光转向萧景瑄身边的李清婉。
那女子仪态端庄,正微微仰首与他说话,眼中倾慕之情显而易见。
麻烦。
姚浅凝轻轻抿唇。
接到密报后她便立即调整计划赶来,却不想正遇上这对"准未婚夫妻"培养感情。
观萧景瑄的态度,虽无热切,却也未见排斥,这让她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
系统任务要求将萧景瑄变成"专属小哭包",目前进度仅50%。如今婚期在即,时间紧迫。
直接相认风险太大:六年“死别”突然复生,必引猜疑。
以他如今的城府,定会详加调查,反而打草惊蛇。
寻常偶遇效果有限:需一个既能引起他注意,又不会显得刻意的契机。
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他对她是什么态度!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萧景瑄身上。
他独立湖畔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孤寂,与这即将定亲的氛围形成微妙反差。
忽然,一阵凄厉的哭喊撕裂了姚浅凝的思绪。
“天呐!我的孩子!谁来救救我的孩子!”
只见近岸处,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在水中惊恐地扑腾,小小的身子时沉时浮,双手胡乱拍打着水面,激起混乱的水花。
岸上一位衣着朴素的妇人面无人色,瘫软在岸边,伸着手徒劳地哭喊,几乎要晕厥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