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老城区,阳光刚爬过青灰色的瓦檐,就被一阵刺耳的汽车鸣笛声打破了宁静。一辆印着“顾氏AI医疗”字样的商务车停在“苏记针灸馆”门口,后车门打开,三个穿着藏蓝色制服的技术人员抬着银色的检测设备走下来,金属设备与地面碰撞的“哐当”声,在窄窄的巷子里格外显眼。
为首的小李是技术团队的组长,昨天刚从总部调来,手里攥着平板,脸上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傲慢。他指挥着另外两个同事把设备摆在中医馆斜对面的空地上——那是社区居民平时晒太阳、下棋的地方,此刻已经有几个早起的老人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高科技玩意儿”。
“各位叔叔阿姨早上好!”小李清了清嗓子,举起手里的扩音喇叭,声音带着刻意的热情,“我们是顾氏AI医疗的工作人员,今天来给大家做免费健康检测,能测血压、心率、血氧,还能评估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的风险,全都是最先进的AI技术,准确率高达98.7%!”
老人们互相看了看,议论纷纷:
- “顾氏AI?就是之前漏诊张阿姨心绞痛的那个?”
- “免费检测?会不会是来给苏医生找茬的啊?昨天我还看了苏医生的视频呢!”
- “先看看再说,正好我最近总头晕,让他们测测也好。”
小李没听出老人们语气里的怀疑,以为是对设备感兴趣,连忙让同事打开设备:“大家排队就行,不用急,每个人都能测。测完还能给大家发份健康报告,上面有AI给的调理建议,比你们自己瞎琢磨靠谱多了!”
他这话刚说完,人群里就传来一个不满的声音:“小伙子,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苏医生可不是瞎琢磨,人家是真能治病!”
说话的是张阿姨,她今天特意早起,想帮苏砚整理诊馆,刚出门就看到了这伙人。她走到小李面前,双手叉腰,眼神里满是敌意:“我就是上次心绞痛被你们AI漏诊的人,当时我疼得快喘不过气了,你们的手环还说我身体正常,最后是苏医生用几根手指按了按,我就缓过来了。你们这AI,还不如苏医生的针管用呢!”
小李脸上的笑容一僵,他昨天只听说要“打假”,没仔细看具体案例,没想到一上来就碰到了“当事人”。他定了定神,拿出专业的架势:“阿姨,您可能误会了。AI漏诊可能是因为当时您的生理数据波动没达到预警阈值,而且手环只是便携设备,我们今天带来的是专业检测仪器,数据更精准,肯定不会出问题。”
“精准?”张阿姨冷笑一声,指着自己的胸口,“我现在一累还是会胸闷,苏医生说我是气虚,教我按内关穴,每天按几分钟,比吃你们推荐的保健品管用多了。你们要是真精准,怎么测不出我气虚?怎么不知道我累了会犯病?”
【剧情诊疗提示】:本书中内关穴缓解胸闷为剧情设定,现实中胸闷可能由心脏、肺部等多种疾病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禁止仅靠穴位按摩延误治疗。
周围的老人们也纷纷附和:
- “就是!我上次失眠,AI说我‘睡眠质量良好’,结果苏医生给我贴了耳穴,当晚就睡香了!”
- “我血压高,AI让我加药量,苏医生说我是肝火旺,教我按太冲穴,现在血压都稳定了,药都减了半!”
- “小伙子,你们AI只看数据,不看人心。我们老人身体不舒服,不是光看几个数字就能解决的!”
小李被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怼得说不出话,额头上冒出了细汗。他的同事偷偷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说:“组长,要不别跟他们争了,赶紧开始检测吧,不然顾总该催了。”
小李点点头,赶紧转移话题:“好了好了,咱们先检测,数据不会骗人。哪位叔叔阿姨先来?”
人群里沉默了几秒,然后李大爷走了出来:“我来!正好我想看看,你们这AI能不能测出我为什么总头晕。”
李大爷是苏砚的老顾客,之前总头晕,去医院查了好几次都没查出问题,AI手环也显示“一切正常”,最后是苏砚通过把脉,发现他是“气血不足”,用艾灸足三里穴调理了半个月,头晕的症状就缓解了。
小李让李大爷坐在检测椅上,把血压袖带缠在他胳膊上,又在他手指上夹了血氧探头。设备屏幕上很快跳出一串数据:“血压135/85mmHg(轻度偏高),心率72次/分,血氧98%,慢性病风险评估:低风险。AI建议:减少盐摄入,每周运动3次,无需用药。”
小李拿着报告,得意地说:“大爷,您看,您就是轻度高血压,注意饮食和运动就行,根本不用麻烦苏医生针灸。”
李大爷接过报告,看都没看就放在一边,慢悠悠地说:“小伙子,你这报告我去年就拿到过,可我还是头晕。苏医生说我是气血不足,不是高血压的事,给我艾灸了几次足三里,我现在头晕都好了。你们AI能测出我气血不足吗?能告诉我艾灸哪个穴位管用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