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老城区的巷子里还飘着豆浆油条的香气,“苏记针灸馆”的木门刚被推开一条缝,就被等候的人群拥着敞开了。张阿姨拎着保温桶挤在最前面,花白的头发上还沾着点晨露,见苏砚出来,立刻笑着挥手:“苏医生,我给你熬了小米南瓜粥,你昨天忙到快半夜,肯定没好好吃饭!”
苏砚刚系好白大褂的扣子,指尖还带着点凉意,接过保温桶时,掌心瞬间暖了。她笑着道谢,目光扫过门口的队伍——从馆内一直排到巷口,二十多个人里,有上次被她救过的心绞痛患者,有跟着学耳穴按摩的失眠老人,还有几个陌生的面孔,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昨天“广州街坊圈”那条播放量破百万的视频。
“大家别挤,都按顺序来,今天肯定能给每个人都看完。”苏砚搬来一张小桌子放在门口,上面摆好挂号本和笔,“先挂号登记,有急病的可以先跟我说。” 话音刚落,队伍末尾就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穿蓝色中山装的大爷扶着墙,脸色苍白地说:“苏医生,我……我今早起来总觉得喘不上气,能不能先帮我看看?”
苏砚连忙走过去,扶着大爷进馆坐下,伸手摸他的脉象——脉细而弱,又看了看他的舌苔,淡白无血色,轻声问:“大爷,您是不是最近总熬夜?还常觉得浑身没力气?” 大爷点点头:“是啊,儿子要结婚,我帮着收拾新房,天天忙到后半夜。”
“您这是气虚犯了,不是大毛病。”苏砚转身拿了个艾灸盒,里面铺好陈年艾草,“我先给您灸灸气海穴,在肚脐眼下两寸,能补气血,您坐着歇会儿,灸个十分钟就会舒服点。” 她一边调艾灸的温度,一边叮嘱:“以后可别这么熬夜了,您这年纪,气血耗不起,比不得年轻人。”
【剧情诊疗提示】:本书中艾灸气海穴调理气虚为剧情设定,现实中气虚需结合体质辨证,艾灸操作需控制温度与时间,避免烫伤,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大爷连连点头,灸了没几分钟,就说:“哎,真舒服,胸口不闷了!苏医生,你这手艺比大医院的医生还管用!” 这话引得馆外排队的人都笑了,纷纷说“我们就是冲着苏医生的手艺来的”。
苏砚笑着回应,手里的活却没停——给大爷灸完,又给下一位阿姨扎耳穴治失眠,再给老爷爷按揉足三里调理肠胃,一忙就到了中午。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诊桌上,她才终于端起张阿姨送的粥,喝了第一口。粥还是温的,甜丝丝的南瓜味在嘴里散开,让她紧绷了一上午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哐当”一声,馆门被推开,姜瑶拎着一个大纸袋走进来,看到满屋子的人,夸张地睁大了眼睛:“我的天,砚砚,你这是要把中医馆开成‘网红店’啊!我在巷口就看到排队的人绕了两圈,还以为是哪家新开的早餐店呢!”
她把纸袋放在桌上,里面是刚买的盒饭,“快趁热吃,我帮你盯着挂号。对了,我刚才在楼下碰到李大爷,他说要给你送锦旗,还说要把他的老伙计都介绍来,你这是彻底火了!”
苏砚接过盒饭,心里暖暖的:“还不是多亏了大家信任。对了,昨天那个‘顾氏AI前员工’的短信,我还没来得及回复,顾晏辰的微信也……”
“别提顾晏辰了!”姜瑶打断她,一边给排队的老人登记,一边压低声音,“我刚才路过顾氏集团楼下,看到林薇薇从里面出来,脸色难看极了,估计是听说你这里火了,心里又开始琢磨坏主意。她上次被你怼得那么惨,还被顾晏辰警告,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得小心点。”
苏砚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想起林薇薇带外婆来碰瓷、散布谣言的样子,眉头轻轻皱起:“我知道,她要是想来捣乱,我也不怕,反正我没做错什么。”
“不怕是不怕,但总被她烦也不是办法啊!”姜瑶突然眼睛一亮,凑到苏砚身边,“哎,我有个好主意!你现在不是这么受欢迎吗?不如搞个公益课,每周固定时间教老人们简单的穴位按摩——比如怎么按内关穴缓解心绞痛,怎么按太冲穴降血压,怎么按安眠穴助眠。这样既能攒口碑,让更多人认可中医,还能顺便打林薇薇的脸,让她看看你不是只会‘单打独斗’,还能实实在在帮到大家!”
苏砚眼睛也亮了起来,放下筷子:“这个主意好!我妈以前就常说,‘中医不是藏着掖着的手艺,能让更多人学会自我调理,才是真的医者仁心’。以前我总没时间,现在正好,开公益课既能帮到老人们,也能让中医被更多人看见。”
她立刻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宣纸和一支毛笔——这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用的纸笔,她蘸了墨,一笔一画地写起来:“苏记针灸馆公益课通知:为助力社区老人掌握日常保健技能,每周三下午2:00-4:00,免费开设‘老年慢性病穴位按摩’课程,内容涵盖:1. 心绞痛应急(内关穴实操);2. 高血压调理(太冲穴+足三里);3. 失眠改善(安眠穴+耳穴按压)。课程限20人/次,先到先得,报名从今日起登记。授课人:苏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