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集团总裁办公室的百叶窗拉得极密,只留一道窄缝漏进光,在深色实木办公桌上投下细长的阴影,刚好切割过摊开的AI研发报告——上面“季度准确率98.9%”的红色数据,在昏暗里像道刺眼的疤。
顾晏辰坐在真皮座椅上,指尖夹着钢笔,却半天没在文件上签一个字。桌角的咖啡凉透了,杯壁凝着水珠,顺着杯身滑到桌面上,积成一小滩水渍,他也没在意。脑子里反复回放着早上研发部总监的话:“顾总,昨天‘都市健康报’那篇中医报道,好多合作方都来问我们AI的可靠性,还有几个罕见病项目的合作,对方说要再考虑考虑……”
“考虑?”顾晏辰当时没发作,只是把报告摔在桌上,“他们忘了去年是谁靠我们的AI,把罕见病诊断时间从三天缩短到两小时?现在凭一篇民间中医的报道,就质疑我们?” 可话虽如此,他心里却像堵了团棉花,闷得发慌——他不明白,苏砚那个连消毒设备都用老旧煮锅的小破馆,凭什么能抢走他投入几亿、研发三年的AI的风头?
“顾总,这是您要的‘都市健康报’电子版,还有网友评论汇总。”助理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把平板放在桌角,头埋得很低,“研发部那边还在等您的批示,关于调整AI糖尿病诊疗算法的方案……”
“知道了。”顾晏辰的声音冷得像冰,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平板屏幕上。首页推送的就是那篇报道,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72岁糖友减药成功!中医针灸+按摩,比AI建议更管用?” 后面跟着的#中医逆袭AI #玄学中医 两个话题标签,像两根针,扎得他眼睛生疼。
他点开报道,手指划过屏幕上的照片——王大爷举着血糖记录本,红圈标着的“6.3mmol/L”格外醒目;苏砚蹲在地上,教王大爷揉足三里穴,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还有中医馆里的场景,老人们围着穴位图,笑得一脸信任,诊桌上摆着的小儿推拿模型,粗糙却透着暖意。
“荒谬!”顾晏辰低声骂了一句,指尖用力戳在“比AI建议更管用”那几个字上,屏幕都被按得泛起涟漪,“一个偶然案例,就能否定AI的大数据?她懂什么叫算法?懂什么叫精准诊疗?不过是靠哄老人、玩噱头罢了!”
他想起三年前,为了研发AI糖尿病诊疗模块,他带着团队泡在实验室里,每天分析上万份患者数据,光校准血糖预测模型就花了八个月,投入的资金能买下十个苏砚的中医馆。可现在,一篇轻飘飘的报道,一个靠“揉穴位”的案例,就把他的心血贬得一文不值?
报道里还引用了苏砚的话:“AI看的是‘数据’,我看的是‘人’。” 顾晏辰嗤笑一声,把平板往桌上一摔:“看‘人’?她所谓的‘看’,就是摸脉、看舌苔?这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东西,也配叫‘诊疗’?” 他突然想起离婚那天,苏砚递给他离婚协议时说的“你永远不懂中医的好”,当时他只觉得可笑,现在却觉得这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又疼又痒。
他端起桌上的冷咖啡,刚喝了一口,就看到评论区里的热评:“顾氏AI只会让加药,苏医生却能让减药,这就是‘数据’和‘人心’的差距吧?”“之前顾氏还说中医是玄学,现在被打脸了?”“我奶奶也在苏医生的公益课上学过按摩,现在睡眠好多了,中医不是没用,是没遇到靠谱的人!”
一条接一条的评论,像潮水一样涌进他眼里。顾晏辰的手开始发抖,咖啡杯在手里晃了晃,褐色的液体洒在他的西装裤上,他却浑然不觉。一股无名火从心底窜上来,烧得他理智全无——他猛地举起咖啡杯,狠狠往地上摔去!
“砰!” 骨瓷杯撞在大理石地面上,瞬间碎成无数片,咖啡溅得满地都是,褐色的污渍在浅色地砖上蔓延,像一道丑陋的伤疤。助理吓得浑身一僵,站在原地不敢动,连呼吸都放轻了——他跟着顾晏辰五年,从没见过他这么失控,哪怕是去年AI研发遇到重大瓶颈,顾晏辰也只是冷静地加班改方案,从没有过这样的暴怒。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只有顾晏辰粗重的呼吸声。他盯着地上的碎瓷片,胸口剧烈起伏,手指紧紧攥着拳头,指节泛白。他想起苏砚在顾家时,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房里看医书,手里拿着母亲留下的青铜罗盘,他当时还嘲讽她“封建迷信”;想起她离婚后,在老城区租了个小阁楼,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却还是坚持开中医馆;想起她拒绝他的消毒设备时说的“我靠的是手艺,不是资本”……
原来她不是说说而已。她真的靠那些他看不起的“手艺”,靠那些老旧的设备,靠一颗真心,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甚至抢走了他的“风头”。
“她凭什么……”顾晏辰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委屈,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不甘,“凭什么她靠几针、几个穴位,就能火?我的AI投入了几亿,熬了无数个夜,难道还不如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