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中医馆里的紧张。小敏浑身是汗地冲进馆时,手里的录音笔攥得指节泛白,帆布背包上还沾着泥点,显然是一路跑回来的。她刚跨进门,就扶着门框大口喘气,脸色白得像纸,声音发颤:“苏医生……姜姐……我奶奶说的事……太吓人了!”
苏砚刚整理完王大爷的血糖记录,听到这话立刻放下笔迎上去,姜瑶也赶紧递过一杯温水:“别急,先喝口水,慢慢说。你奶奶到底跟你说了什么?”
小敏接过水杯,灌了大半口,才勉强稳住情绪。她从背包里掏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时,指尖还在抖:“我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我跟她聊了一下午,才把事情捋清楚……你们听。”
录音笔里传来一阵苍老却清晰的声音,带着乡音的颤栗:“……那是十年前的事了,你苏阿姨(苏砚母亲)来村里义诊,刚给我扎完针灸,就蹲在院里看顾氏装的‘健康监测仪’。我问她看啥,她说‘这机器不对劲,测出来的血糖、血压,跟我摸脉的结果差太远了’……”
苏砚的心脏猛地一缩,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桌角——顾氏的健康监测仪?不就是姜瑶查到的“扶贫项目”设备吗?母亲当年竟然早就发现设备有问题!
“后来呢?”姜瑶忍不住追问,声音都压低了几分。
录音笔里的声音继续:“你苏阿姨没声张,每天趁义诊完,就去各家看监测仪的数据,还让我帮她记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张老头明明头晕得站不稳,监测仪却说‘血压正常’;李婶子心慌得睡不着,仪器显示‘心率平稳’。你苏阿姨说‘这不是错了,是被人改了,这么下去会害死人的’……”
“改数据?!”苏砚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她想起母亲诊箱里的硬壳文件袋,想起2022年项目上线前母亲的反常,所有线索像突然被串起来的珠子——母亲不是突然发现AI有问题,而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盯上了顾氏的医疗设备!
小敏赶紧按下暂停键,看着苏砚发白的脸色,小声补充:“我奶奶说,苏阿姨还把记数据的纸,藏在我家灶台下的砖缝里,说‘万一我出事,这些纸能帮上忙’。可后来……后来苏阿姨‘误诊’的消息传来,我奶奶去砖缝里找,那些纸就不见了!”
“不见了?”姜瑶的眉头拧成疙瘩,“会不会是被顾氏的人拿走了?”
“我奶奶也这么猜!”小敏的声音提高了些,眼里满是气愤,“她说苏阿姨走后没几天,就有穿西装的人去村里,说‘监测仪要升级’,把所有设备都拆走了,还挨家问有没有‘苏敏留下的东西’。我奶奶没敢说,那些人才走的。”
苏砚走到诊桌前,打开那个没拆的硬壳文件袋——黑色的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火漆印上的梅花印记格外醒目。她突然想起母亲封袋的日期:2022年10月10日,正是顾氏AI罕见病项目上线前一周。“难道……这个文件袋里,装的就是母亲重新收集的AI数据?”她的声音带着颤抖,指尖再次触到火漆印,这次却多了几分坚定。
“肯定是!”姜瑶凑过来,指着文件袋,“你妈当年在村里的证据被拿走了,后来参与罕见病项目,肯定又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才把证据封起来藏在诊箱里!顾母现在这么怕你查,就是怕你把这些证据抖出来!”
小敏也跟着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对了!我奶奶还让我把这个带给你——这是苏阿姨当年送她的罗盘,跟你那个一模一样。我奶奶说,这几天罗盘不对劲,指针总指着村西头的老槐树,不管怎么转,都回不到北方。”
苏砚接过红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个青铜罗盘,和母亲留下的那个款式相同,只是表面的铜锈更重些。她把两个罗盘放在一起,刚碰到,两个罗盘的银质指针突然同时颤动起来,飞快地旋转后,竟然都稳稳地指向了中医馆阁楼的方向——那里藏着母亲的硬壳文件袋!
“这……这是怎么回事?”小敏看得目瞪口呆,姜瑶也凑得更近了。
苏砚的心跳得飞快,想起母亲生前说的“罗盘能测不对劲的地方,还能找同类的东西”——难道这两个罗盘,在指引她们找到更多证据?村西头的老槐树,会不会就是母亲当年藏东西的地方?
“我奶奶说,村西头的老槐树下,当年顾氏埋过‘设备线’,后来设备拆走了,线却没挖出来。”小敏补充道,眼神里满是期待,“苏医生,我们要不要去村里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你妈留下的东西!”
苏砚刚想点头,姜瑶却突然拉住她:“不行!太危险了!顾母的人已经盯上你了,现在又知道小敏跟你有关系,要是我们去村里,说不定是自投罗网!” 她顿了顿,想起小敏回来时的样子,又问,“小敏,你回来的路上,有没有觉得有人跟着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