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村的义诊帐篷前,热闹得像赶集市。晒谷场的水泥地上,村民们排着队,手里攥着自家的病历本或CT片,时不时踮脚往诊桌方向望——自从苏砚用艾灸治好李大爷的老寒腰,又帮小姑娘扎好腿软的毛病,她在村里的名声已经传开了,连邻村的人都闻讯赶了过来。
顾晏辰蹲在帐篷角落,手里的辐射检测仪“滴滴”响个不停。他刚帮张奶奶家测完路由器,数值显示“0.31W/kg,正常”,正想把结果记在本子上,就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从人群外传来,像块石头砸进热闹的氛围里,瞬间让周围安静下来。
“苏医生!求求您救救我儿子!”一个穿碎花裙的女人抱着个男孩,跌跌撞撞地冲进人群,膝盖在水泥地上磨出了血都没察觉。男孩看起来五六岁,脸色苍白得像纸,被女人抱在怀里时,双腿软得像没骨头,连脚尖都垂着,偶尔想动一下,还会不受控制地发抖。
苏砚连忙放下手里的针灸针,站起身扶住女人:“大姐,你别慌,先把孩子放在诊椅上,我看看。”
女人小心翼翼地把男孩放在诊椅上,男孩刚坐稳,就下意识地往诊桌边缘抓,指尖微微发麻,连抓稳木边都费劲。“苏医生,你看他这样,”女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诊断报告,手都在抖,“城里大医院的AI查了,说我儿子是‘不可逆神经损伤’,以后可能站不起来,还说……还说治不好了!我听说您能治腿软,求求您,救救他吧!”
“不可逆神经损伤?”顾晏辰凑过来,拿起诊断报告,上面的AI检测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下肢肌力2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考虑先天性神经发育异常,建议长期康复,预后差”。他皱起眉,转头看向男孩——这症状和之前乐乐、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太像了,不像是先天性的,反而更像母亲笔记里写的“辐射导致神经乏力”。
苏砚没急着下结论,蹲下身,轻轻握住男孩的小腿。肌肉松软得像棉花,按压时男孩没喊疼,反而小声说:“阿姨,腿……腿没力气,想站,站不起来。”苏砚又翻了翻男孩的眼皮,结膜有点苍白,不是贫血的那种白,是长期受辐射影响的淡白——这和母亲笔记里描述的“辐射患儿典型体征”完全吻合。
“大姐,你家孩子卧室里,是不是放了路由器?”苏砚抬头问,眼神里带着期待。
女人愣了一下,点点头:“有啊,是康泰牌的,前两年村里搞宽带,电信的人推荐买的,说信号好,就放在我儿子床头的书桌旁,方便他上网课。”
“康泰路由器!”苏砚和顾晏辰同时对视一眼,眼里满是震惊——这已经是他们在清溪村遇到的第三个“康泰路由器关联病例”了!之前的乐乐、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再加上这个男孩,三个孩子都有腿软、神经乏力的症状,家里都用了康泰路由器,这绝不是巧合!
苏砚从背包里拿出青铜罗盘,打开盖子,将罗盘放在男孩面前的诊桌上。罗盘的指针原本还平稳地指在北方,可当苏砚让女人拿出手机,打开家里路由器的照片时,指针突然疯狂转动起来,像被什么东西吸引着,一直朝着照片里路由器的方向偏,转得快得看不清刻度。
“这……这是怎么了?”女人被罗盘的反应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把手机往后缩。
“是辐射!”苏砚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你家的康泰路由器辐射超标,孩子长期睡在路由器旁边,受辐射影响,神经才会乏力,不是什么‘不可逆损伤’!只要把路由器挪走,再用针灸调理,孩子很快就能好!”
顾晏辰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辐射检测仪,对着女人手机里的路由器照片(女人说路由器型号和照片上一致),调出数据库里的康泰KT-2022型号辐射数据——屏幕上瞬间跳出“0.85W/kg,超标3倍”的红色字样!
“大姐,你看,”顾晏辰把检测仪递给女人,“这个型号的康泰路由器,辐射值远超国家标准,孩子长期接触,肯定会受影响。你现在就打电话让家里人把路由器挪到客厅,远离卧室,千万别再让孩子靠近了。”
女人看着检测仪上的红色数字,又看了看疯狂转动的罗盘,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却不是之前的绝望,而是激动:“太好了!不是治不好的病!苏医生,顾医生,太谢谢你们了!我这就打电话让孩子爸挪路由器!”
周围的村民们也炸开了锅,纷纷围过来问:“苏医生,我家也用的康泰路由器,会不会也有辐射啊?”“我家孙子最近也总说头晕,是不是跟路由器有关?”“您快帮我们测测吧,我们也怕孩子受影响!”
苏砚看着围过来的村民,心里又急又喜——急的是村里用康泰路由器的家庭肯定不少,还有很多孩子可能已经受了辐射影响却没发现;喜的是,这三个病例已经彻底证明,母亲当年的“误诊”案,根本不是医术问题,而是康泰路由器辐射超标,顾母为了掩盖真相,故意篡改了AI数据,诬陷母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