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八区的阳光透过县委办公楼三楼文档科那扇略显陈旧的窗户,斜斜地切割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明亮的光斑。季秋水坐在自己的新办公桌前,指尖无意识地、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胸前那块新换的副科长门牌。金属的凉意在指尖蔓延,那小小的牌子在日光灯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像一枚刚刚被铸出的勋章,尚未沾染丝毫岁月的尘埃,却已然承载了沉甸甸的、无声的重量。
这是她被提拔为文档科副科长第三天,心头涌上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滋味——有欣喜,有感激,但更多的是一种如履薄冰的惶恐。如今,还在试用期,她终于深刻体会到老王头”提醒,那句关于“铁皮柜”的告诫,绝非戏言。
“丫头啊,”老王头当时一边慢悠悠地擦拭着他那枚伴随多年的老式钢笔,一边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文档科这地方,看着是个铁皮柜,稳当,不出彩。可这铁皮柜里面装的是啥?是县委的决策,是上级的精神,是基层的呼声,是咱们这个县的命脉!表面光鲜亮丽,内里却冷暖自知,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以后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得有坐镇中枢的觉悟。”
文档科,这个在县委办大院里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实则像一口幽深的古井,表面平静无波,底下却暗流涌动,沉睡着无数的机密文件、人事任免、发展规划……每一份文件的流转签批,都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动着各方权力的平衡;每一次信息的传递延误,都可能在某个意想不到的节点,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风波。而她,一个没有显赫背景、全凭自身努力从基层爬上来的“外来者”,如今竟成了这口井的守门人。这份荣耀背后,是如山的责任和无形的压力。
窗外,初秋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卷起几片枯黄的银杏叶,轻轻拍打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某种不祥的预兆,又像是大自然在提醒她,季节更迭,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唯有坚守本心,方能从容应对。
周一清晨,县委办的空气骤然间变得紧张起来,仿佛凝固了一般。县委办公室主任张建军的办公室门紧闭着,里面传出他低沉而急促的声音。很快,一份来自市委办公厅的紧急通知如同平地惊雷,在县委办内部炸响: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赵启明将亲自带队,计划于本周内对全县范围内的文件管理工作进行一次“突击暗访”。
“突击暗访!”这几个字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文件管理,看似琐碎平凡,却是机关单位运行的生命线和纪律红线。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政治上的污点。
张建军迅速召集了全体中层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他平日里总是带着和煦笑容的脸庞,此刻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文档科科长郑琴音身上。
“郑主任,”张建军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这次暗访的重点,是文件收发流程的规范性和文字材料的质量。文档科是核心部门,你分管的这块工作,必须万无一失。你牵头准备,务必做到滴水不漏。”
郑琴音,此刻,她微微颔首,端起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绿茶,轻轻啜了一口,动作优雅从容,仿佛外界的风暴与她无关。
“张主任放心,”她放下茶杯,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文档科的日常工作一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迎检材料,我昨晚已经亲自过了一遍,基本没有问题。”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双看似温和的眼眸不经意间扫过坐在下首的季秋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不过……既然是‘突击’暗访,重点考察的还是我们日常管理的真实水平和细节把控。季副科长,”她直接叫出了季秋水的新职务,“你们科室的各类台账记录,都整理归档到位了吗?有没有漏录、错录,或者不规范的地方?”
季秋水心头猛地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上周四,市里紧急下发了一份关于防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由于县委办内部办公系统突发短暂故障,导致这份文件的电子台账未能及时录入系统。虽然纸质文件已经按程序登记流转,但电子记录的缺失,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她昨晚加班加点才刚刚补录完毕,但系统里毕竟留下了一段空白。
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郑主任,上周四的市防指文件,因为系统故障耽误了录入,我已经连续加班两天,昨晚十点才全部补录完成,并且反复核对了三遍,确保与纸质文件完全一致,绝无疏漏。”
“哦?是吗?”郑琴音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一些,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暖意,“那就好。电子台账和纸质台账必须完全一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可别让这种‘小疏忽’,毁了我们整个县委办的形象,甚至影响了县里的考评大局。”她的语气轻描淡写,但其中的警告意味,季秋水听得清清楚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