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水的指尖在文件边缘划出浅痕,第三十七份报告里的 "按装" 二字像根细针,猝不及防刺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窗外的蝉鸣正烈,文档科办公室里却弥漫着纸张霉变的陈旧气息,空调在头顶嗡嗡作响,送出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燥热。
她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将这份住建局的验收报告推到左侧堆积如山的文件堆上 —— 那里已经码了半尺高标着红圈的错字样本,每一份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文字工作中潜藏的危机。
"科长,统计局的季度分析要得急。" 新来的大学生小林抱着文件夹站在桌旁,见她面前摊开的 A4 纸上写满批注,好奇地瞥了一眼。
季秋水没抬头,指尖点着 "分岐" 两个字:分歧" 的 "歧" 是止字旁,走岔路才会有分歧。"她忽然意识到什么,抬头看向小林," 你们在学校写论文时,老师没强调过公文用字规范?"
小林脸一红:"好像... 没特别讲过。"
这句话像块石头砸进季秋水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她望着办公室里堆到天花板的文件柜,那些柜子里整齐排列着近十年的各类公文,每一份都承载着政策传达、工作部署的重任。
突然想起上周整理十年前的会议纪要时,自己写的 "消毁" 档案 —— 本该是 "销毁"。这个发现让她半夜惊醒,冷汗浸湿了睡衣。如果连自己都犯这种低级错误,那些刚入职的年轻人呢?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能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错别字都找出来,分好类,给大家提个醒。
一、高频易错字词类
季秋水从抽屉里翻出泛黄的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卷起了毛边,这是她工作多年来的习惯,遇到易错的字词就记录下来。第一页就记着两年来发现的典型错误。她用红笔圈出的 "必须" 与 "必需",在近五年的文件里出现过 217 次混淆,这个数字是她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一份份文件统计出来的。
必须(表事理上的必要):写成 "必需"
必需(表不可缺少的物品):写成 "必须"
制定(搭配纲领、政策):错作 "制订"
制订(搭配计划、方案):错作 "制定"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与 "权利"(公民依法享有的利益)混淆
反应(事物引起的意见):与 "反映"(把情况告诉上级)混淆
爆发(用于火山、革命、战争等):与 "暴发"(用于洪水、疾病等)混淆
启用(开始使用物):与 " 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混淆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与 " 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混淆
推脱(推卸责任等):与 " 推托(借故拒绝)混淆
合计(合在一起计算):与 " 核计(核算)混淆
考查(用一定标准检查衡量):与 "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混淆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与 " 以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混淆
学历(学习的经历):与 "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混淆
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与 " 不只(不但,不仅)混淆
最让她心惊的是份征地补偿文件,把 "拨付" 写成 "拨负"。"负" 字下面那一点,像给百姓的补贴款打了个问号。她特意在页边写了批注:"差之毫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她清楚地记得,那份文件涉及到十几个村庄的征地补偿款发放,一旦因为这个错别字让村民产生误解,后果不堪设想。
二、成语与固定搭配类
文档科的台灯亮到后半夜,灯光下,季秋水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映在墙壁上。她揉着酸胀的眼睛,眼眶里布满了红血丝,却依然坚持把成语错误单独列成一页。最常见的 "川流不息" 被写成 "穿流不息",她在旁边画了条奔腾的河流,旁边标注着:"川是河流,形容行人像河水一样连续不断。"
唉声叹气:错作 "哀声叹气"
按部就班:错作 "按步就班"
变本加厉:错作 "变本加利"
不假思索:错作 "不加思索"
相辅相成:错作 "相辅相承"
走投无路:错作 "走头无路"
脍炙人口:错作 "烩炙人口"
迫不及待:错作 "迫不急待"
草菅人命:错作 "草管人命"
墨守成规:错作 "默守成规"
世外桃源:错作 "世外桃园"
蛛丝马迹:错作 "蛛丝蚂迹"
萎靡不振:错作 "萎糜不振"
甘拜下风:错作 "甘败下风"
一鼓作气:错作 "一股作气"
悬梁刺股:错作 "悬梁刺骨"
谈笑风生:错作 "谈笑风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