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空调出风口的嘶嘶声。小林坐在最角落,脸一下子红了。他想起自己经常用新纸打草稿,甚至有时候只是为了图方便,把一份只有三行字的电话记录也拿一张新纸打印,用完就揉成团扔进垃圾桶。此刻那张只印了一面的纸仿佛变成了镜子,照得他耳根发烫。
季秋水把纸放回“纸塔”顶端,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掠过,语速放慢:“机关里的‘节约’不是‘小气’,是对纳税人负责。咱们多省一张纸、一支笔,就能把更多经费花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给乡村孩子多添一本课外书,给敬老院多换一次保温窗,给防汛值班点多备一件雨衣。县委办作为中枢机关,更应该在节约方面做出表率。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听一听,咱们科室能不能从‘废纸’开始,把‘过紧日子’真正过成习惯。”
说完,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纸条,发给每人一张,上面印着“废纸再利用承诺书”:本人承诺自即日起,草稿、内部传阅、非正式装订材料一律使用废纸;如废纸不足,主动向综合科领取;每周五下班前自查桌面、抽屉,确保无单面可用纸张被丢弃。落款处留了签字栏。
沉默持续了不到五秒,分管副主任老周第一个拔笔,“唰唰”签下名字,笑着说:“我孙子在学校都懂得‘光盘行动’,咱们大人不能再给孩子拖后腿。”接着,新来的选调生小赵也举手:“季科长,我建议把打印机默认设置改成双面,这事我大学干过,十分钟就能搞定。”气氛一下子松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人提出在每台打印机旁挂一个“废纸篮”,统一叠放方向,方便直接二次进纸;有人建议把废纸再利用纳入“党员积分”,每月评比“节约之星”;还有人提议把背面干净的废纸裁成四分之一,当便签纸用,订书机一订就是一本“再生记事本”。
会议结束后,小林主动留下来,帮季秋水把那座“纸塔”搬回综合科。他红着脸说:“季科长,以后科室的草稿纸只用废纸,我保证。我也会提醒其他同事。另外……我女朋友在印刷厂,能低价给咱们做一批‘废纸再利用’小贴纸,可以贴在打印机、碎纸机、垃圾桶上,时刻提醒大家。”
季秋水笑着拍拍他的肩:“好,那咱们就从‘一张纸’开始,把‘中枢标准’做成‘全县样板’。”小赵也行动了起来,他连夜制定了一份"办公用品申领定额表",规定每人每月只能申领1包打印纸和2支笔。超出部分需说明理由,并经科室负责人签字。
"这样既能控制浪费,又不影响正常工作。"小赵向季秋水解释道,"我根据各岗位实际需求做了测算,这个量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季秋水仔细翻看了这份表格,对小赵的细致工作表示满意:"好,就从我们科室开始试点。不过要注意灵活性,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
综合科的变化很快引起了其他科室的注意。几天后的走廊上,行政科的王科长遇到季秋水时,有意无意地问道:"听说你们综合科搞了个废纸回收箱,还定了申领标准?效果怎么样?"
"刚开始,"季秋水微笑着回答,"但同事们的反响还不错。重要的是形成节约的习惯。"
"是啊,"王科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们也该好好管管了。最近后勤科反映,办公用品消耗增长太快。"
没过多久,县委办的各个科室纷纷效仿。有的科室在打印机旁贴出了"请双面打印"的提示;有的科室设立了专门的废纸收集点;还有的科室搞起了"节约办公竞赛",比谁的纸张利用率高。
月底统计时,县委办的办公用品支出竟然减少了30%。这个数字让后勤科科长惊讶不已,他拿着报表找到季秋水:"季科长,你们这个月打印纸用量比上个月少了将近一半,笔的领用也大幅下降。"
季秋水接过报表看了看,笑道:"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县委办主任张建军听说后,专门在班子会上表扬了综合科:"节约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季秋水同志的做法值得推广。机关运行成本中,办公用品看似小事,实则关系着作风建设的大问题。"
他让季秋水起草一份《机关办公用品节约方案》,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接到这个任务后,季秋水没有急于下笔,而是先走访了各个科室,了解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
"打印室每天要处理多少份文件?"在打印室,季秋水询问工作人员。 "平均每天三四百份吧,重要文件都要求双面打印,但有些科室还是经常要求单面打印。"工作人员回答。
"笔的领用情况如何?"在仓库,季秋水查看着领用记录。 "圆珠笔领得最快,很多人领了新笔,旧笔就不见了。"仓库管理员说。
季秋水还注意到,有些科室的打印机设置默认是单面打印,导致很多同事即使想双面打印也不方便;有些常用文件其实可以电子化传阅,减少纸质文件的打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在日积月累中造成了不小的资源浪费。季秋水深知,机关单位的作风建设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于是,她决定从办公用品节约入手,推动一场静悄悄的“节约革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