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选妃的最后期限已至。
大宋直隶行省的平江府,县衙内一片忙碌。
梅秀才带着梅凝,完成了所有手续,领取了前往京城南京的凭证。
小吏的态度,自那日登门拜访后,便一直恭敬有加,不仅安排了马车,连沿途的食宿都打点得妥妥帖帖,生怕梅凝有个闪失,误了京城的大事。
当梅凝乘坐着由官府安排的马车,缓缓驶离平江府时,她的心头五味杂陈。
身后是熟悉的巷陌,是她生长了十七年的家园,此刻却渐行渐远,化作模糊的剪影。
前方是陌生的远方,是巍峨的京城,是那高不可攀的皇宫,是她渴望改变命运的战场。
她既有离乡的惆怅,又有对未来的憧憬,更夹杂着一丝莫名的紧张与忐忑。
一路上,梅凝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
大宋的繁华,远超她的想象。
各地州府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商贾云集。
临近南京,便能看到更多的马车和船只,上面载着的,赫然都是与她年纪相仿、身姿窈窕的妙龄女子。
她们有的神色紧张,有的故作镇定,有的则掩饰不住眼中的骄傲与自信。
梅凝知道,这些女子与自己一样,都是来自大宋全国各地的应选秀女。
历经数日的奔波,马车终于抵达了南京城。
这座古老而雄伟的都城,气势恢宏,城墙高耸,宫阙连绵,即便是平民区,也比平江府要繁华数倍。
在官府吏员的引导下,梅凝被送入一处专门为此次选妃设置的场所。
地方很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天哪……这么多人!”
梅凝踏入院门的那一刻,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宽阔的庭院里,走廊上,楼阁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到处都是莺莺燕燕,姹紫嫣红。
保守估计,至少有数千名女子在此等候。
引路的礼部吏员见梅凝惊愕的模样,不由得笑道:“小娘子有所不知,此次选妃,因陛下圣恩浩荡,特许平民女子参加,故而人数远超以往,往年最多也就五千上下,这次各地州府报上来的人数,足足有一万名妙龄女子!都是来自大宋全国各地,才貌双全的佳丽!”
一万名!
梅凝只觉得心头一紧,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原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这庞大的数字真正呈现在眼前时,她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放眼望去,只见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秀女们,个个姿色上乘,或清丽如荷,或娇媚如花,或端庄典雅,或活泼灵动。
有的衣着华贵,举止优雅,显然是士族大家出身;
有的则像她一般,衣着朴素却难掩风华,眉宇间透着书卷气。
“这么多人,个个都是万里挑一,我……我当真能脱颖而出吗?”
梅凝的心中不自觉地打起了鼓,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
礼部吏员将梅凝等人带到一处独立的院落,安排好住宿。
每个院落住着数十名秀女,来自不同地方,相互之间带着好奇与审视打量着彼此。
梅凝与几位同住的姐妹简单打过招呼后,便独自坐在窗边,望着院外连绵不绝的楼阁,心中既有紧张,又对未知的期盼。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
一阵铜锣声在选妃场所内响起,礼部官员宣告选妃正式开始。
所有秀女被召集到一处巨大的广场,按照各地州府的划分,整齐列队。
广场中央搭建着数座高台,台前摆放着长案,有宫中内侍忙碌穿梭。
因为此次应选的秀女高达上万人,且个个姿色上佳,环肥燕瘦,争奇斗艳。
若由寻常男子负责初选,很难在如此场面下安然无恙,只怕也难以保持绝对的公正与效率。
甚至有传闻,早年间便有礼部官员在选妃过程中因“眼花缭乱”而难以自持,身下隆起,闹出笑话,被革职流放。
故而,为了确保公正和效率,前两轮的初选,皆由内侍省的太监负责。
太监是无根之人,压根隆不起来,且他们在宫中看惯了美人,心如止水,自能秉公办理。
主管第一轮初选的,是一位名叫王小恩的内侍省御前太监。
王小恩年纪不大,二十出头,脸上白净无须,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他平日里不过是乾清宫负责打扫杂务的小太监,地位低下。
如今得了这样一份“肥差”,能够亲手筛选天子未来的嫔妃,心里自是得意洋洋,走路都带着几分趾高气扬。
这份差事,不仅能让他多见识些美人,还能在那些地方官面前耀武扬威一番。
更重要的是,若能从这些秀女中选出一位日后得宠的贵人,自己也算有了“从凤之功”,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第一轮的初选,主要是考察秀女们的相貌和语音。
王小恩端坐于高台之上,身旁有几位小太监协助。
他眼神锐利,态度严谨,不苟言笑。
虽然心里乐开了花,但表面功夫却做得极好,深怕一个不慎,便丢了这来之不易的“好差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