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的余香还在灶房里萦绕,舒玉的小脑袋却已经被一个更加滚烫、更加紧迫的念头占据了——工钱制度!
她越想越觉得这事刻不容缓。看着小叔那副讨到银子后如释重负又暗含欣喜的背影,再想想阿娘连买好点的绣线都犹豫的眼神,她的小眉头拧得紧紧的。这个家,不能再这样模糊下去了!功劳是大家的,利益也得明明白白!
她像只心事重重的小猫,溜达回东厢房。舒婷刚被喂饱,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一副冷静思索的模样。舒玉爬上炕,开始对着这个“内部顾问”阐述她的“薪酬改革计划”。
“婷子,我觉得得改改规矩了!得发工钱!周爷爷他们家一直都有月钱,大人五十文,秀秀十文,这事儿我知道。可是……”
她压低声音,“刘爷爷李叔他们来了也有一阵子了,石磊叔叔他们也搬去老宅了,我怎么从来没听阿爷阿奶提过给他们月钱的事?还有爹、娘、小叔、二婶,更是白干!这不行,时间长了要出问题的!”
舒婷眨眨眼,发出一个表示赞同和催促的短音。
“好!既然你也同意,那我这就去找阿爷阿奶提!”
完成了“民主程序”,舒玉顿时觉得底气足了不少,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正房走去。
正房里,杨老爹正抽着旱烟,颜氏则对着账本拨拉算盘,眉头紧锁,似乎在盘算一项大开销。
舒玉扒着门框,甜甜地叫了一声:“阿爷~阿奶~”
“嗯?玉儿啊,有事?”颜氏抬头,心思还在账目上。
舒玉蹭进屋,小心地开口:“阿奶,我有个事想问问。就是……刘爷爷李叔他们,还有石磊叔叔他们十个人……他们的月钱,是按周爷爷家的规矩给吗?大人五十文,小孩……李丫好像还小,不算?”
颜氏拨算盘的手猛地一顿,愕然抬头:“月钱?”
杨老爹抽烟的动作也停住了,烟雾缭绕中,眼神里带上一丝疑惑,看向老妻。
颜氏也正好看向他,两人面面相觑。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颜氏迟疑地开口:“老头子……这事,你没跟他们提?”
杨老爹皱眉:“我以为你早说过了。买人那天,不是该一并把规矩都定下?”
颜氏一拍大腿:“哎呦!那天光顾着安顿他们吃住,一堆事搅在一起,后来又是修宅子又是做面条生意,我……我给忙忘了!我还以为你说了呢!”
“……我也忙忘了。”
两人大眼瞪小眼,愣了片刻,突然同时失笑摇头。
颜氏哭笑不得:“这叫什么事儿!忙晕头了!竟然把这么要紧的事给忘了!人家不会以为咱们杨家想赖掉月钱吧?”
杨老爹也难得地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糊涂了。真是忙糊涂了。”
站在一旁的舒玉看着阿爷阿奶这副样子,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谁能想到,平日里精明强干的阿爷和精打细算的阿奶,居然能一起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
笑过之后,颜氏立刻开始肉痛地算计起来:
“刘家六口,四个大人……李家六口,五个大人……石磊他们十个……这就是十九个大人!每人五十文,那就是……九百五十文!差不多一两银子了!每个月啊!哎呦喂……”
她捂着心口,仿佛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流走。
杨老爹倒是淡定:“该给的就得给。咱们忘了是不应该,现在补上就是。规矩不能乱。”
他看向舒玉,“玉儿倒是心细,提醒得好。”
舒玉见时机正好,赶紧趁热打铁:
“阿爷阿奶,既然要给刘爷爷他们补上月钱,那……爹、娘、小叔、婶婶他们呢?他们干得最多最累,反而没有?总不能下人们有月钱,主家白干吧?这说不过去呀!”
颜氏一听,眼睛都瞪圆了:
“啥?还要给大江他们发?这……这自家人生意,说什么月钱不月钱的?公中的钱不就是他们的钱?”
“阿奶,话不是这么说,”
舒玉努力解释,“自己挣的和公中总的,感觉不一样嘛!您想,要是爹娘他们也知道自己干了多少活,大概能得多少‘工钱’,心里有数,自己手里有点活钱,想给彼此或者给我们买点小东西,是不是更方便?也不用事事都向您伸手了。这样大家会不会觉得更公平,干活更有劲?不然看着周爷爷他们每月拿钱,自己却没有,时间长了,心里能没点想法?”
杨老爹听着,缓缓点头:“玉儿这话,在理。玉儿这话,在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公中发月钱给下人,主家却没有明面上的份例,短时间没事,日子长了,难免心里嘀咕。自家人更该立下规矩,干了活,该有份例。自己手里有点活钱,也便宜,不用事事向公中伸手。”
颜氏看着这爷孙俩一唱一和,想到又要多出一大笔钱,心疼得直抽抽:
“可是……这又得多出多少啊……大江大川算多少?元娘秀芝算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