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的热闹如同潮水般,来得汹涌,退得也迅疾。日头偏西时,宾客们便陆续拱手告辞。齐胖子喝得满面红光,拉着杨大川又说了好一阵关于府城“鲜满楼”供货的细节,这才意犹未尽地带着闺女上了骡车。李县令和王县丞也一同起身,两位父母官低声交谈着,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显然对今日杨家展现出的气象颇为满意。
王夫人李清娘拉着元娘的手,很是不舍:“妹妹,今日仓促,都没能好好说说话。过两日,定要带着玉儿和婷子来家里坐坐,咱们姐妹好好聊聊。”
元娘脸上也满是笑意,轻轻回握:“一定,姐姐放心。等家里这边安顿好了,我便带孩子们过去叨扰。”
舒玉见状,赶紧扯了扯王霜的袖子,踮起脚尖,凑到她耳边,用气音飞快地叮嘱:“别忘了跟你爹娘提合伙做生意的事!等你们安顿好了,我就去你家玩,到时候咱们细说!”
王霜会意,用力点头,眨眨眼:“放心,包在我身上!我回去就说!”
两个小姑娘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王霜这才跟着父母登上了马车。
送走了王家人,院子里顿时空荡了不少。陈老将军却还坐在堂屋里,与杨老爹对坐着喝茶,只是脸色不知何时沉了下来,浓眉紧锁,周身的气压都有些低。
又坐了一小会儿,陈老将军猛地将茶碗往桌上一顿,发出“哐”一声脆响,吓了正准备进来收拾的颜氏一跳。
“行了!老子走了!”
陈老将军豁然起身,声音洪亮却带着明显的不悦,甚至没等杨老爹起身相送,便大步流星地朝外走去,那背影都透着一股子怒气。
颜氏、元娘等人何曾见过陈老将军对自家甩脸子?顿时都吓得脸色发白,手足无措。颜氏扶着门框,声音都带了颤:
“老……老头子,这……这是咋了?可是咱们哪里招待不周,惹老将军不高兴了?”
杨老爹倒是神色如常,慢悠悠地呷了口茶,抬眼看了看陈老将军气哼哼消失在院门口的背影,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没事。他就是那狗脾气,上来一阵犟得像头牛。方才不过与我伴了几句嘴,过两天气消了,保管又自己颠颠儿地跑来了,没事人一样。”
众人将信将疑,但见杨老爹如此笃定,也只能稍稍安心。颜氏抚着胸口,长长舒了口气,这才觉得浑身跟散了架似的,揉着腮帮子叹道:
“哎呦喂,可算是消停了……这一整天,我这脸笑得都快僵住了,心也提着,生怕出一点岔子。”
她这一开口,仿佛打开了话匣子,院子里剩下的女人们立刻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刘秀芝兴奋地比划着:“可不是嘛!娘,您看见李县令和咱爹说话那客气劲儿没?还有那金算盘!我的老天,我这辈子还是头一回摸到金子呢!”
元娘也浅笑着,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陈老将军看着凶,人倒是和气,还夸咱们的菜有新意。”
周婆子等人更是激动,她们何曾见过这等阵仗,与有荣焉地议论着今天的见闻,只觉得跟了这样的主家,前途一片光明。就连一向沉默的李钱氏,脸上也带着浅浅的笑意,默默收拾着桌上的残局。
就在这放松又略带疲惫的喧闹声中,院门口人影一晃,又进来了两个人。
走在前头的是个五十多岁、面容与颜氏有四五分相似、但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愁苦和局促的男人,手里提着一个不算起眼的竹篾礼盒。跟在他身后的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身材高瘦,面色微黄,眼神有些躲闪,进了院就低着头,嘴里含糊地喊了一声:“姑姑。”
热闹的院子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不速之客身上。
颜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慢慢收敛,看着许久未见的大哥和侄儿,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没说话,也没上前。
颜氏大哥(颜松)显然极为尴尬,手脚都不知该往哪里放。他将手里的礼盒放到院中的石磨上,干咳了两声,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
“听……听说妹子家作坊今日开业,大哥……过来道个喜。恭喜了。”
他话说得磕磕绊绊,眼神都不敢与颜氏对视。
院子里鸦雀无声,气氛一时凝滞。杨大江和杨大川兄弟俩脸色也不太好看,尤其是杨大川,眉头拧得死紧。
颜松似乎再也受不了这令人窒息的气氛,匆匆又道:“那……那我们就不多待了,家里还有事,先……先回了。”
说着,竟是转身就要走,那青年也连忙跟上。
“等等。”
颜氏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颜松的脚步钉在了原地。
颜氏没看那礼盒,只是对杨大江示意了一下:“大江,把东西拿上,还给你大舅。”
杨大江闷声应了,上前提起那礼盒。
颜松身子僵了僵,却没有回头,只是在大门口停顿了一下,背对着院子,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和恳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