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消瘦的脸上,无悲无喜,唯有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释然与期许?她的目光,缓缓移向那份摊开在御案上的《治平西疆和议》抄本。目光在“岁赐绢十万匹、银五万两、茶三万斤”的字样上,停留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又捻过了一颗菩提子。
赵顼端坐于监国位,面色沉静如渊。他听着蔡襄的奏报,看着群臣的反应,目光深邃,无波无澜。仿佛这足以震动朝野的逆转,早在他预料之中。唯有那紧握扶手、指节微微泛白的手,泄露了他内心那汹涌的激荡与更沉重的责任!他知道,这仅仅是止血,是表象! 离康复还远!离强盛更远!西夏的威胁!辽国的虎视!冗兵的负担!河患的隐忧!更有英宗的身体!依旧如同悬顶之剑!然而至少这缕曙光已足够珍贵!足够点燃前进的希望!朝会尾声。
殿外风雪渐歇,一缕惨淡的冬日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棂,斜斜地投射在冰冷的金砖上,映出一小片朦胧的光斑。内侍高唱:
“退——朝——!”
群臣躬身行礼,鱼贯而出。殿内,只剩下曹太后、赵顼与几名贴身侍从。赵顼缓缓起身。他走到御案旁,端起一盏内侍刚刚续上、犹自冒着袅袅热气的参茶。那茶盏温润如玉,入手微烫。他双手捧盏,步履沉稳地,走到凤座之前。
曹太后依旧端坐,目光有些失焦地望着殿外那片微光,手中无意识地捻动着佛珠。一年来的惊涛骇浪、血火纷争、艰难抉择仿佛耗尽了这位垂暮老人最后的心力。那沉静的面容下,是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卸下一丝重担后的轻松。
赵顼在太后身前站定。他微微躬身,双手将温热的茶杯,恭敬地奉至太后面前。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不易察觉的关切:
“皇祖母……”
“茶……温了。”
这简单的六个字,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太后那沉静的思绪。她缓缓抬起眼睑,浑浊的目光落在赵顼年轻而沉静的脸上,又落在他手中那杯还冒着热气的参茶上。
她修长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缓缓抬起,接过了那杯温热的茶。指尖触及温热的瓷壁,那暖意似乎顺着指尖,悄然蔓延至冰冷的心底。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浑浊的眼中,掠过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暖意与欣慰?
赵顼伸出手臂,轻轻扶住太后微颤的肘弯。动作自然而恭敬,带着一种孙辈的体贴与储君的担当。曹太后借着他的搀扶,缓缓起身。玄色的凤氅拂过冰冷的御座。她微微侧首,最后看了一眼御案上那份摊开的、墨迹未干的《治平三年岁计总录》。目光在那“今年亏空比去年减少八百六十七万贯!”的字样上,停留了一瞬。
随即,她收回目光。在赵顼的搀扶下,步履略显蹒跚,却异常沉稳地,向殿外走去。赵顼玄色的袍袖,随着步伐轻轻拂动,不经意间,拂过屋檐上那片被斜阳映照的、朦胧的光。在光中,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如同寒冬尽头悄然萌动的希望。
殿外,风雪已停。深灰色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一缕金黄色的、带着暖意的冬日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覆雪的宫檐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宋神宗的新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