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夫人”的流言如附骨之疽,在京城权贵圈层与市井巷陌间疯狂滋长,将青云书局与城西那座小院一同推上了风口浪尖。正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冷面阎王与算盘才女的“风流秘辛”,猜测着谢家何时会“勉为其难”地将这位商贾庶女抬入府中时,一场来自权力顶层的致命风暴,已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势,悍然砸落!
紫宸殿,早朝方散。
金砖地面光可鉴人,倒映着殿内尚未散尽的肃穆与无形的硝烟。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与权力博弈后留下的、令人窒息的余味。谢砚之身着绯色官袍,正欲随同僚退出大殿,却被御前总管太监王德全含笑拦住。
“谢侍郎留步。” 王德全声音尖细,脸上堆着无可挑剔的恭敬笑容,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与谨慎,“陛下口谕,宣谢侍郎御书房觐见。”
谢砚之脚步微顿,面上波澜不惊,只略一颔首:“有劳王总管。” 他目光沉静,跟随王德全穿过重重宫阙。深秋的风穿过朱红宫墙,带着刺骨的寒意。绯袍下,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仿佛在虚空中握住了那柄冰冷的算盘。
御书房内,暖意融融,金兽吐香。
景和帝萧启明端坐于宽大的紫檀御案之后,身着明黄常服,面容带着一丝倦怠,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隼。他并未批阅奏折,只看着案头一份摊开的、字迹工整的奏疏,眉头微锁。
“臣,谢砚之,叩见陛下。” 谢砚之撩袍下拜,声音冷冽平稳。
“平身吧。” 景和帝抬了抬手,目光落在谢砚之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爱卿近来,可是京城风云人物啊。” 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臣惶恐。” 谢砚之垂眸,姿态恭谨。
“惶恐?” 景和帝轻笑一声,指尖点了点案上的奏疏,“朕看爱卿胆魄过人得很。连靖安皇姐都对你那位‘算盘才女’青眼有加,赞其有‘金甲惊雷’之气魄。这‘侍郎夫人’的名头,更是传得沸沸扬扬,连朕的耳朵都灌满了。”
谢砚之沉默。脊背挺直如松,绯袍下的身躯却绷紧如弓弦。来了。
景和帝端起手边的青玉茶盏,轻轻撇去浮沫,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朕知道,你素来冷情冷性,不近女色。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此乃人伦常理。谢家乃国之柱石,你身为谢氏嫡子,执掌刑部重器,更应以身作则,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谢砚之:
“安阳郡主,年方十六,乃朕之堂妹,康亲王嫡女。自幼承教于宫中,温婉贤淑,知书达理,品貌才情皆为上上之选。康亲王为国戍边,劳苦功高,其女亦是我萧氏明珠,堪为良配。”
景和帝的声音陡然加重,一字一句,如同金印烙下:
“朕今日做主,为你二人赐婚!择吉日完婚,以全君臣之义,以慰康亲王戍边之心,亦为尔等……正名!”
“轰——!”
一道无形的惊雷在谢砚之脑海中炸响!
纵然他心志如铁,算尽人心,此刻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皇恩浩荡”震得心神剧颤!
安阳郡主?
萧玉瑶!
康亲王萧远山的掌上明珠!而康亲王,正是东宫太子萧胤宸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其麾下十万边军,是东宫在军中最大的倚仗!这哪里是赐婚?分明是东宫一石数鸟的毒计!
其一,将谢砚之与东宫势力强行捆绑!一旦娶了安阳郡主,他谢砚之便彻底打上了东宫烙印,再难保持中立,更遑论追查东宫罪证!甚至可能被东宫以姻亲关系裹挟、控制!
其二,彻底斩断他与云映雪之间那被流言强化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将云映雪打入“外室”、“弃妇”的深渊,使其孤立无援!青云书局亦将彻底失去“谢阎王”这道护身符,沦为东宫砧板上的鱼肉!
其三,离间他与靖安长公主!长公主欣赏云映雪,若他被迫接受东宫赐婚,长公主会如何看待他?
其四,以皇权为刃,逼他低头!抗旨,便是大不敬,足以将他打入万劫不复!接旨,便是自缚手脚,坠入东宫彀中!
好狠!好毒!
景和帝看着谢砚之瞬间冰冷如渊、杀意几乎凝为实质的眼眸,心中亦是一叹。他何尝不知这是东宫的算计?但康亲王手握重兵,其奏疏言辞恳切,以戍边苦劳为女求一良缘,句句占着大义名分。朝中东宫势力亦随之鼓噪,言谢侍郎年近而立,婚姻大事悬而未决,有损朝廷体统,更易滋生流言蜚语(特指与云映雪),唯有赐婚安阳郡主,方能正本清源。作为帝王,在各方势力角力下,他不得不做出这个看似“两全其美”实则将谢砚之推向火坑的决定。
“谢爱卿?” 景和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和警告,“天家赐婚,乃莫大殊荣。安阳郡主品貌双全,与爱卿实乃天作之合。你……还不谢恩?”
御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