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上,我的肖像随着朝阳一同点亮。镜头拉近时,能清晰看见我耳后那枚由华国传统祥云纹样改造的钻石耳钉,在镁光灯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这是汪氏集团与华尔街资本达成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现场,台下三百多名西装革履的商界精英中,有人正悄悄调整领带 —— 他们大概没想到,这个被《财富》杂志称为 “东方商业猎豹” 的女企业家,竟会以一袭改良旗袍搭配定制黑丝绒西装的造型亮相。
“汪女士,您认为华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BBC 记者的提问刚落,数十台摄像机的红色指示灯同时亮起。
我端起骨瓷茶杯轻抿普洱,氤氲茶香里浮现出三年前的场景:在华国民营企业交流峰会上,我站在能容纳两千人的主会场中央,身后大屏幕正播放着汪氏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供应链系统运行数据。当时台下坐满了眉头紧锁的企业家,他们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眼神中满是焦虑与迷茫。
“是团结。” 我放下茶杯,指尖划过桌面烫金的合作协议,“三年前我们成立华国民营企业互助联盟时,有人质疑‘同行是冤家’。但事实证明,当汪氏集团开放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专利,当纺织业龙头共享智能印染设备,当科技公司联手攻克芯片难题……” 话音未落,台下突然响起掌声,一位硅谷投资人起身用生硬的中文说:“汪小姐,贵国那句‘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现在终于懂了。”
掌声未歇,角落里突然传来金属椅腿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响。一位戴着圆框眼镜、胸前挂着《经济学人》记者证的白人男子站了起来,他故意将话筒重重拍在桌上,震得瓷杯里的普洱泛起涟漪:“汪女士,贵国企业所谓的‘互助联盟’,是否存在政府干预下的非市场化行为?有消息称,部分加入联盟的企业享受了特殊政策倾斜,这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整个宴会厅瞬间陷入死寂,连水晶吊灯的嗡鸣声都清晰可闻。我注意到他西装口袋露出半截录音笔,镜头聚焦的红光亮得刺眼。指尖摩挲着杯沿缠枝莲纹的浮雕,我想起父亲临终前教我的话:“越是惊涛骇浪,越要稳住船舵。”
“这位先生似乎对‘市场化’三个字有很深的执念。” 我摘下珍珠耳坠轻轻放在桌上,金属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清脆,“请问贵刊是否报道过美国政府对特斯拉的税收减免?或是欧盟对空客的百亿补贴?当全球都在通过政策杠杆推动产业升级时,为何华国企业间的技术共享,就成了‘非市场化’?”
对方张了张嘴,我却没给他插话的机会,伸手示意助理将全息投影切换到实时数据:“过去三年,联盟内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增长 120%,专利授权量翻了五倍。这些数据,可比某些捕风捉影的‘消息’更有说服力。” 台下响起零星掌声,几位华尔街投资人对着记者摇头轻笑。
那记者涨红着脸还想反驳,我突然转换语气,指着他胸前的记者证微笑:“说起来,《经济学人》去年曾撰文称赞德国工业 4.0 的协同效应,难道欧洲企业的产业集群,就不算‘政府干预’了?” 不等他回答,我端起茶杯向全场示意:“真正的市场经济,从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各展所长的星辰大海。”
镁光灯再次炸响,我瞥见 BBC 记者悄悄将镜头转向涨红脸的同行。窗外,帝国大厦的尖顶刺破云层,正如华国企业冲破偏见的姿态 —— 带着五千年文明沉淀的从容,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手机在西装内袋震动,助理发来实时新闻截图。伦敦金融时报用整版报道分析汪氏集团如何通过 “技术共享 + 风险共担” 模式,让华国中小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 47%;东京经济新闻则刊登了我上周在富士电视台的专访,画面里我指着身后大屏幕上的 “一带一路” 合作地图,微笑着说:“华国制造的未来,不在单打独斗,而在共建共赢。”
晚宴时分,迪拜皇室成员举着香槟走过来,杯壁上的水珠在水晶吊灯下折射出彩虹。“听说汪小姐办公室挂着幅《千里江山图》?” 他的问题让我想起今早收到的贺信,故宫博物院院长亲手题字:“商海弄潮,不忘山河”。
我晃了晃酒杯,冰块与红酒碰撞出清脆声响:“这幅画教会我,真正的格局,是看得见万水千山。”
迪拜皇室成员眼中闪过一抹兴味,他转动着杯中的香槟,目光投向落地窗外璀璨的纽约夜景:“可万水千山虽壮阔,也难免有暗礁险滩。听说贵国企业互助联盟在东南亚市场,正与欧美老牌企业激烈交锋,汪小姐打算如何破局?”
我轻抿一口红酒,让醇厚的酒香在舌尖流转,而后抬眼笑道:“殿下可知《千里江山图》里的智慧?画中山川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云雾、溪流彼此呼应,看似各有姿态,实则浑然一体。我们的联盟亦是如此 —— 当电子企业在马来西亚搭建 5G 基站时,建筑企业同步铺设交通网络,金融企业提供灵活信贷。这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而是环环相扣的棋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