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光芒,将长桌尽头那份季度财报映照得格外醒目。我指尖轻叩着报表上那个用红笔圈出的数字,抬头时目光扫过在座的董事们:“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47%,这是汪氏集团成立以来最好的成绩。”
左手边的张副总推了推眼镜:“董事长有所不知,这些主要得益于东南亚新生产线的投产,还有国内市场部签下的那笔大订单。”
“张副总说的没错,但支撑这些成绩的,是车间里连轴转的工人,是市场部在酒桌上喝到胃出血的小伙子们。” 我将报表往前推了推,指腹在 “人力成本” 一栏停顿,“所以今天召集各位,是想讨论提高全体员工福利待遇的方案。”
会议室里霎时安静下来,右手边的李董清了清嗓子:“汪董事长,现在正是扩张期,资金是不是该优先投入新项目?”
“新项目永远有,但人心散了就再也聚不起来。” 我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份详细方案,“我统计过,去年核心技术岗的流失率比前年下降了 18%,这就是我们年初提高公积金比例的效果。现在我打算再加码 ——”
我顿了顿,看着每个人的眼睛:“第一,所有岗位基本工资上浮 15%,一线工人额外增加高温补贴和夜班津贴;第二,带薪年假从 10 天延长到 15 天,工龄满五年的员工每年多给 5 天探亲假;第三,公司承担员工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基金,按季度发放。”
“董事长,这样一来,这、这投入太大了!” 财务总监忍不住插话,“光是教育基金这一项,全年就要多支出两千多万。”
“去年我们的净利润是 12.7 亿,拿出两个点反馈给员工,换他们明年创造 15 亿的业绩,这笔账很划算。” 我点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几张照片 —— 车间里工人正在检修设备,办公室职员趴在桌上啃面包,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通宵后的倦容。
“各位董事,你们要知道,汪氏集团的这些员工不是机器,是跟着汪氏从亏损走到今天的家人。” 我的声音沉了沉,“几年前我刚接手的时候,仓库里堆着滞销的存货,工资都要拖欠半个月。是老员工们拿着欠条还在跑业务,才有今天的局面。”
张副总翻开笔记本:“董事长说得对,我核算过,如果把福利提升方案分阶段实施,明年第一季度就能看到员工满意度提升带来的效率增长。比如技术部提出的新专利申报,上个月因为有人跳槽耽误了进度,要是能稳住人心 ——”
“不用分阶段。” 我合上电脑,语气斩钉截铁,“下周一就在全集团大会上宣布,这个月的工资就按新标准发放。另外,给每个员工发一张家属体检卡,费用从我的分红里扣。”
李董张了张嘴,最终叹了口气:“罢了,董事长,你总是把人看得比钱重。前阵子后勤部老王住院,还是你让人送去的医药费,这事我们都知道。”
“钱没了可以再赚,人寒了心就回不来了。包括在座的各位董事们,你们也都是汪氏集团的家人!” 我站起身,看着窗外集团楼下进出的员工,“下个月把食堂的菜谱换了,增加海鲜和水果,让大家中午吃好点。还有,宿舍区的 Wi-Fi 该升级了,年轻人晚上想跟家里视频都卡得不行。”
张副总笑着点头:“董事长,我这就去安排。对了,上周工会提议组织员工子女夏令营,是不是也可以批了?”
“预算翻倍,” 我拿起外套,“让孩子们去海边住一周,费用公司全包。告诉大家,只要好好干,以后家属旅游、孩子上学,公司都管。”
走出会议室时,走廊里传来员工们的说笑声。我想起三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看到的都是紧锁的眉头。如今这满楼道的活力,大概就是比财报上的数字更珍贵的东西。
我刚在董事长办公桌后坐下,内线电话就响了。秘书小陈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汪总,司马教授到了,就在前台。”
我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笔尖在待批文件上洇出个小小的墨点。“让司马学长直接上来,不用通报。”
玻璃门被推开时带着一阵清风,司马青川手里的黑色双肩包带子还沾着草屑,白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几道浅浅的划痕。“师妹,你这办公室的茶还是三年前的味道。” 他熟门熟路地拉开待客沙发,从包里掏出个银色金属盒推过来,“但我带了比龙井更提神的东西。”
金属盒打开的瞬间,淡蓝色的光晕在午后阳光里流转。巴掌大的电池组正安静地躺在丝绒垫上,表面布满蛛网状的银色纹路,像有活物在里面呼吸。“这是第四代固态电池的样品,” 他指尖悬在电池上方两厘米处,那些纹路忽然亮起,“能量密度比现在市场上最好的产品高 32%,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提升到 91%,最关键的是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