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斋即将开设“灵厨基础讲堂”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的浪涛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汹涌。
“免费传授废料辨识和处理技巧?”
“苏师姐这是要……公开她的本事?”
“真的假的?那不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吗?”
质疑、震惊、好奇、狂喜……各种情绪在外门弟子中蔓延。丹堂降价带来的冲击,瞬间被这更具爆炸性的消息冲淡了不少。相比于得到几颗便宜的丹药,一种可能改变自身命运、获取知识的机会,显然更具吸引力。
消息宣布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经阁丙区那片用作讲堂的空地前,便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不仅有大量外门弟子,甚至还有一些闻讯赶来、衣着稍显体面的内门杂役,以及少数几个眼神中带着审视和探究的、其他峰头的普通弟子。
张禾等人早有准备,组织巡护小队维持秩序,划定区域,要求所有听讲弟子必须先登记身份,并展示至少十点贡献值(可通过完成基础分拣任务快速获得),以确保来者是真正对五味斋理念有所认同,而非单纯凑热闹或别有用心之人。
即便如此,现场依旧人头攒动,喧嚣鼎沸。
辰时正,苏婉准时出现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她今日穿着一身干净的素色衣裙,未施粉黛,神色平和,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那清澈而坚定的眼神,让嘈杂的现场渐渐安静下来。
“诸位同门,”苏婉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在此,非为传授什么高深道法,亦非展示什么不传之秘。我只想与诸位分享一个理念——万物有灵,皆可为用。”
她没有直接讲解技巧,而是从最根本的理念讲起。
“丹道取精华,器道炼真形,皆有所长。然天地生万物,各有其性,枯荣盛衰,本是自然。我等眼中废弃无用之物,或许只是放错了位置,用错了方法。”
她随手拿起旁边准备好的一株枯萎发黄、灵气几近消散的“凝露草”。“此草枯萎,精华已失,于丹道而言,已是废料。但其纤维之中,仍残留一丝‘凝水’之意。”她指尖灵力微吐,极其轻柔地拂过草叶,那枯萎的草叶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吸附了空气中微弱的水汽,变得微微湿润。
“若将其处理得当,辅以其他材料,或可制成低级‘聚水符’的替代材料,或可用于保持某些喜湿灵植幼苗的土壤湿度。”
台下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这并非多么神奇的手段,却颠覆了他们固有的认知——原来枯萎的草,还能这样用?
接着,苏婉又拿起一块布满孔洞、轻若无物的“浮石矿渣”。“此物质轻多孔,灵气难存,炼器亦不选用。但其吸附之力,却可加以利用。”她将矿渣粉末与少量处理过的烂泥混合,制成数个小小的、蜂窝状的块状物,“置于潮湿角落,可吸潮除湿;研磨成粉,混入土壤,可改善板结。”
她由浅入深,从最基础的物性感知讲起,强调观察、思考与尝试的重要性。她并不直接给出配方,而是引导众人去思考每一种材料的“可能性”。
“灵厨之道,核心在于‘调和’与‘转化’。需以自身灵力为引,感知材料内在灵性,顺势而为,引导其朝着有益的方向变化。切忌强行拘束,逆性而为……”
她讲述着灵力控制的细微技巧,如何用最少的灵力,达到最好的引导效果;如何辨别材料之间是相辅相成还是相互冲突;如何处理那些带有微弱负面能量的材料……
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尤其是那些在底层挣扎许久、苦无门路的弟子,仿佛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原来修行,并非只有打坐练气、争夺资源这一条窄路!
第一堂课的讲师,苏婉出人意料地没有亲自担任,而是让楚芸主讲关于“灵植类废料基础辨识与特性分析”。
楚芸起初有些紧张,但在苏婉鼓励的目光下,她很快进入了状态。她对各种灵植如数家珍,从外观、气味、到不同部位枯萎后的特性变化,讲得细致入微,甚至分享了许多她自己观察总结出的小窍门。她言语温柔,条理清晰,那份对灵植发自内心的热爱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
“没想到楚师姐懂这么多!”
“原来那种黑斑不是霉变,是‘夜光菇’枯萎后的正常现象,还有微弱的宁神效果?”
“听她一说,感觉以前扔掉了好多宝贝!”
楚芸的精彩讲授,不仅巩固了她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也让五味斋“知识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接下来的几日,李铁主讲了“常见矿物类废料特性及初步处理”,张禾分享了“团队协作与贡献点体系的心得”,甚至连王师弟也上台讲了一堂“信息收集与风险辨识”。每个人都倾囊相授,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现出来。
五味斋的“灵厨基础讲堂”一炮而红,场场爆满。经阁丙区几乎成了外门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大量弟子前来听课、兑换贡献点、或是带着自己发现的“宝贝”前来鉴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