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电影院那场心照不宣的牵手之后,沈星宇和映真之间的关系,仿佛被投入温水的方糖,迅速而无声地融化、交融,渗透进彼此生活的细微之处。
他们依然忙碌,他穿梭于联盟事务与各种会议,她埋首于实验室与浩如烟海的文献。但连接他们的纽带,不再仅仅是邮件里严谨的学术探讨,或是项目会上克制的专业交流。
微信的对话框变得活跃起来。他会在她可能熬夜的晚上,发来一句“别熬太晚,记得喝水”;她会在他提及有一个重要谈判的清晨,回复一句“祝顺利”。没有冗长的嘘寒问暖,却精准地落在对方生活的节点上,像暗夜里彼此守望的灯塔,用微光确认着对方的存在。
沈星宇开始留意她偶尔提及的、喜欢的作者,会在路过书店时,顺手买下新出的作品,下次见面时仿佛不经意地递给她。映真则会在他连续加班后,发去一段实验室窗外晚霞的视频,附言:“看看天空,换换脑子。”
这种渗透是无声的,却带着巨大的力量。映真发现,自己坚硬理性的外壳,正被这种细碎而持续的温暖一点点软化。她开始期待手机提示音,会在看到某些有趣事物时,第一个想到与他分享。而沈星宇,则在她偶尔流露出的、依赖于他的小瞬间里(比如请他帮忙参考一份学术会议的回复邮件措辞),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悸动。
**\* \* \***
一个周六的清晨,初冬的薄雾尚未散尽。映真因为前一晚处理数据睡得很晚,却被一阵轻柔却持续的门铃声唤醒。
她有些迷糊地披上外套,走到门边透过猫眼看去,意外地看到了沈星宇带着清晨寒气的身影。他穿着黑色的羽绒服,围着她之前随口称赞过的那条深灰色围巾,手里似乎还提着什么东西。
她惊讶地打开门。
“吵醒你了?”他看着她睡眼惺忪、头发微乱的样子,眼神里带着歉意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温柔。
“你怎么来了?”映真揉了揉眼睛,声音带着刚醒时的糯软。
“给你送‘燃料’。”他举起手中的纸袋,里面散发出新鲜烘焙面包和咖啡的浓郁香气,“猜你昨晚又熬夜了,早上肯定起不来吃早饭。而且,今天天气很好,想约你去个地方。”
他的理由充分又自然,带着不容拒绝的体贴。映真看着他被寒风吹得微红的鼻尖,和他眼底清晰映出的自己的身影,心头被一种饱胀的情绪填满。
她让他进门,自己快速洗漱。当她收拾好出来,看见他已经将早餐在小小的餐桌上摆好,咖啡杯里冒着氤氲的热气。窗外,冬日的阳光正努力穿透晨雾,洒下一片金色的光斑。
“想去哪里?”她坐下来,拿起一块还温热的可颂。
“暂时保密。”他卖了个关子,眼底有光,“保证是你没见过的北京。”
吃完早餐,他开车带她穿过渐渐苏醒的城市,最终将车停在了景山公园的附近。这个时间,公园里大多是晨练的老人,显得格外清静。
他们沿着石阶缓步向上。冬日的树木枝叶凋零,却别有一种疏朗开阔的意味。呼吸间是清冷的空气,带着泥土和落叶的气息。
登上万春亭,视野豁然开朗。整个紫禁城尽收眼底,金色的琉璃瓦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庄严而神秘的光芒,层层叠叠的宫殿如同凝固的乐章,延伸至遥远的天际线。薄雾如轻纱般笼罩,为这幅宏伟的画卷增添了几分静谧与诗意。
“我心情烦闷或者需要思考的时候,偶尔会来这里。”沈星宇站在她身边,声音低沉而平静,“看着这片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建筑,会觉得个人的烦恼和困惑,似乎都变得渺小了。”
映真凝视着脚下这片沉静而伟大的存在,感受着耳边掠过的、带着历史气息的微风,心中一片澄澈安宁。她明白他带她来此的用意,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分享他内心的一片静土。
“很美。”她轻声说,不仅仅是风景。
“嗯。”他应道,目光却落在她被阳光镀上柔和光晕的侧脸上。
两人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静谧与共享的默契。
下山的时候,他自然地牵起了她的手,不再是电影院里的试探与小心翼翼,而是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充满占有欲的亲密。她的手指在他温暖的掌心动了动,与他十指紧扣。
走在宁静的山路上,他忽然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错辨的认真:
“映真。”
“嗯?”
“我们这算是在一起了吗?”
问题来得直接,映真的脚步微微一顿。她抬起头,看向他。他的眼神坦诚而专注,等待着她的答案,没有丝毫玩笑的成分。
她没有立刻回答。不是犹豫,而是想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清晨,给他,也给自己一个郑重的回应。
她停下脚步,转过身,正对着他。冬日的阳光透过光秃的枝桠,在她清澈的眼底跳跃。
“沈星宇,”她叫了他的全名,语气认真,“从你隔着咖啡馆的橱窗给我发照片的那一刻起,我想,我的答案就已经确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