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年后金的消停,令陆羽有些不安,因为这不是皇太极的作风。手上那么多精兵强将,总不能闲着生锈,没有持续扩张带来的利益,女真一族压根不能长久。
外派的探子,一时也不清楚后金的主力所在,不过盖州城、海州城倒是重兵屯守,防备森严。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但他陆羽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九月底带着新老士兵,又沿着熟悉的路途北上。守不如攻,这也是一种防御手段,光明正大,但对手不得不防。
料想中的遭遇战一场没有,敌人守着碉堡一样的盖州城根本不出城,轻装上阵的金州官兵,只能干瞪眼毫无办法。然后就变成狙击射手的锻炼场,只要城楼上有人露头,致命的子弹就呼啸而来,眨眼间头破血流,倒地不起。
盖州的守军,又一次体会被围城的滋味,消息出不去又进不来,实在是令人不安。不过早有准备的建奴,急忙从海州城调兵支援。本着见好就收,扰乱敌人节奏的目的,陆羽早早带人消失在海平面上,等到援军回撤,又卷土重来。
至于出城野战,早就见识过新式武器厉害的旗人,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不信邪的守将,派出一支六百人的骑兵,想试一试水,结果在早有准备的明军手中,压根没有撑过一个回合。还没近身,就损失大半,等到靠近构筑的工事前,已经大势已去。
就像平静的湖面起了一个浪花,很快就被抹平。
不到三年时间,步枪的数量已经有了二千多支,转轮手枪已经制作二百多把。这种火力对付冷兵器就是降维打击,只要手里的弹药不缺,凭借构筑的防御工事来多少人都是白搭。
收到前线的汇报,皇太极召集重臣商议,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后金都没有缴获一支令他们胆寒的火器,未知的东西充满神秘,也带来害怕。第二天一封封密信,通过各种渠道散向四面八方。而陆羽正在营帐中,给所有中高层官兵灌输思想,统一战线,丝毫没有想到危险临近。
盖州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在被围和被支援的状态。建奴四五万的骑兵被牵制在这两处,不得休养生息,连累的马匹都瘦了一圈,大军少了就有被吃掉的风险。但又不能放弃盖州,毕竟此地一旦丢失,就相当于将辽东半岛拱手相送。
雄心勃勃的皇太极怎么可能做出这种目光短浅的事情。
秋收圆满完成,打游击的将士们也带着收获,返回金州营地休整。
现在随着作坊规模的扩大,工艺进步,新式武器的产量也大幅提升,一年能够制造一千五百支枪支。
思想教育和严格的枪支管控,是金州强大的秘密之一。所有分到枪支的士兵,都将步枪当做自己的第二生命一样保护,毕竟没有谁比他们知道,这种武器的杀伤力。理所当然觉得,就应该这样做,万一流落出去的枪口对准自己,想想就恐惧。
即使远在京师的天启也仅仅模糊知道,金州擅使火器,以为是大明的火绳枪和火炮在发挥功效。
不知何时开始,京师中流言四起——金州富的流油,走私、通敌、用兵自重等等。一开始还只是在小范围的传播,后来经过不同的人添油加醋,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皮岛的互市,更是令很多人眼红。
本来大家一起发财的事情,被陆羽给做成独家生意,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最关键的物资被管制,一些敏感的东西根本不能运出去。该死的金州水师,不仅频繁地巡视该海域,而且互市的时候也全程参与和监管,不给一点犯错的机会。
什么时候都贩卖军火最挣钱,可是你金州不想做,不代表别人不想挣这个钱。新仇旧恨统统一起算,落井下石的人很多,包括一些政敌。等到陆羽收到京师特科的消息时,已经完全收不住。
查也没法查源头,至于杀人灭口,那也不现实。
书房中沉思一宿,陆羽知道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现在就看那龙椅上人,如何处理这件事。再说他陆羽可不是伸长脖子等着被砍的人,君君臣臣的那一套在他这里没有用。
委屈他是不会接受的,如今他有父母和妻儿,大不了远遁海外重新来过。在哪儿都能活,说不定还能更潇洒自在,犯不着自找苦吃。
不是因为身上流着华夏儿女的血,以及对建奴的深恶痛绝,他才不会多管闲事。混个闲散官,弄点钱财,带着美女佳人,游山玩水岂不更快哉。
登州、金州的百姓和官兵等都在替他们的青天大老爷鸣不平,就连泰州也有学生寄来密信,替先生打抱不平。最早一批跟随的军户子孙,如今已经在各卫营中,担任守备、把总、哨官以及文书参谋等。
几十人紧张地看着少爷(私下里,他们依旧这样称呼陆羽),深怕他被朝廷坑杀。毕竟后金起事以来,这样的事情朝廷做过不少。平常他们也讨论的不少,知道其中的危险。
现在这种情况,不说些什么,他们肯定不会回去。说话前,陆羽先是深深鞠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