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查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展开。
保卫处的干事们面容严肃,
挨个找相关人员谈话,
问题细致入微,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要求每个人详细说明图纸失窃当晚的每一个小时的行踪,
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并要求提供旁证。
这种近乎审讯的方式,让本就压抑的气氛更加令人窒息。
这天傍晚,
机械工程师老周在车间清点第二天试验需要用到的专用工具时,
拧着眉头,反复核对着清单。
突然,他脸色一变,又仔细清点了一遍,
额头上瞬间冒出了冷汗——少了一把特制的小号什锦锉!
这把锉刀形状独特,
是他在调试第二代样机闭锁机构精密斜面时,
自己动手改制的心爱工具,平时用完都小心锁好,怎么会不见了?
他立刻报告了保卫处。
保卫处的人迅速赶来勘察。
工具柜的锁具上,发现了极其细微的、非正常的划痕,显然是被人用专业工具巧妙撬开过。
这个发现,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进了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图纸失窃是技术开锁,工具丢失也是技术开锁!
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嫌疑的焦点似乎瞬间集中到了有机械背景、能轻易接触到工具间、并且懂得使用这些精密工具的人身上!
车间里的几位老师傅和年轻技工顿时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平时沉默寡言、家境比较困难、前阵子还因为母亲生病向单位申请过困难补助的年轻技工小王,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人私下议论,说他最近好像有心事,下班后总是一个人闷头走路。
保卫处立刻找小王谈话。
小王是个老实巴交的年轻人,脸涨得通红,急得语无伦次,反复强调自己绝对没有偷东西,对图纸失窃更是一无所知,甚至激动得要赌咒发誓。
然而,工具丢失是铁一般的事实,锁具上的撬痕也与图纸失窃现场相似,他的嫌疑似乎越来越大。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但怀疑的目光和无声的压力,几乎将这个年轻人压垮。
老周心情复杂,一方面觉得小王平时干活踏实,不像能干出这种事的人;
另一方面,眼前的“证据”又让他不得不心生疑虑。
这种猜疑链在小组内部疯狂蔓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就在内部调查似乎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突破口”,
众人几乎要将怀疑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小王身上时,
沈棠却独自一人待在寂静的设计室里,
对着空白的绘图板,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她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仿佛有一层看不见的迷雾笼罩着真相。
盗窃者目标极其明确,直奔主题,
只拿走了记录最核心升级思路的三页图纸,
这说明他对项目的进展阶段、哪些技术是关键瓶颈了如指掌。
如果内鬼仅仅是车间一名负责具体加工的普通技工,
他如何能具备如此高的技术判断力,
精准地从众多图纸中识别出最具价值的部分?
再者,两次技术开锁的手法都显示出高超的专业性,
这更像是受过特殊训练的情报人员所为,而非一个普通工人。
深夜,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水泥地上投下冷清的光斑。
沈棠尝试着跳出自己的视角,
站在对手——“幻影”组织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如果他们费尽心机,甚至不惜暴露周晓芸这样的棋子,
最终目标难道仅仅是偷几张尚未经过最终验证的设计图纸吗?
图纸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技术思路,最关键、最无法替代的,是成熟的制造工艺、稳定的生产工艺参数,以及最终的实测试验数据。
有没有可能,
偷图纸只是第一步,是一个烟雾弹,
是为了制造我们内部的混乱和猜疑,
从而掩盖其真正更具破坏性的目标?
比如……窃取即将定型的第二代样机实物?
或者,更恶毒的,在后续的关键试验中做手脚,导致试验失败,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从根本上摧毁‘利剑’项目?”
这个想法让她不寒而栗,一股冷意从脊椎升起。
如果内鬼是故意留下指向小王的线索,那这不仅是一次盗窃,更是一次精妙的嫁祸和战略欺骗!
目的是转移调查视线,让真正的破坏行动在混乱中得以实施!
她立刻将自己的分析和推断,秘密而详细地汇报给了陆铮和刘所长。
陆铮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高度重视,
认为沈棠的直觉很可能触及了敌人阴谋的核心。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们不能被表象迷惑,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调查方向随即进行了微调。
***
调查要继续,
研究也要继续,
试验更需要继续。
沈棠随即申请继续试验,说不准还能引出背后搞鬼的那个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