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的阳光透过咖啡店的玻璃窗,在桌子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凡提前半小时到了约定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没怎么动的美式咖啡,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资料 —— 都是他昨晚整理的站点配送数据,包括超时率、餐品损耗率、骑手培训记录,还有跟 “味香园” 合作以来的订单增长表。
昨天下午,刘敏突然给他打电话,说 “味香园” 要在城西和城南开两家新店,想把配送范围从 3 公里扩大到 5 公里,还希望能降低一点配送抽成。陈凡当时心里就一紧 —— 上次跟刘敏谈的抽成是 18%,比其他站点低 2 个百分点,已经是站点能接受的最低利润点了。要是再降,每单利润会减少 0.5-1 元,按 “味香园” 现在日均 200 单算,每月要少赚 3000-6000 元,站点的运营成本(电瓶车维护、骑手培训、办公用品)都会受影响。
可 “味香园” 是站点的核心合作商家,占总订单量的 30%,要是谈崩了,不仅订单量会大幅下降,还可能影响其他商家的合作信心 —— 毕竟 “味香园” 在本地餐饮圈有一定知名度,其他商家说不定会跟着观望,到时候骑手的收入会降,站点的口碑也会受影响。
陈凡翻着资料,手指在 “超时率” 那一页停住 —— 站点的超时率只有 2%,比行业平均的 5% 低 3 个百分点,这是最大的优势。他想起上次 “味香园” 有个大客户订了 100 份员工餐,要求中午 12 点前送到,当时遇到早高峰堵车,骑手们提前半小时出发,最后准时送达,客户还特意给刘敏打电话表扬。还有餐品损耗率,站点给骑手做过专门的培训,教他们怎么固定餐品,怎么避免洒漏,现在损耗率只有 1%,比其他站点的 4% 低很多,这也是隐性的成本节省。
“小陈,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刘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穿着一身职业套装,手里提着个公文包,脸上带着歉意,“刚才路上堵车,让你久等了。”
陈凡赶紧站起来,把资料往旁边挪了挪,给她腾出位置:“刘总,没事,我也刚到没多久。” 他给刘敏倒了杯柠檬水,看着她坐下,心里有点紧张 —— 刘敏是出了名的 “商业女强人”,谈判时很注重数据和逻辑,要是没有足够的理由,她肯定不会轻易放弃降抽成的要求。
刘敏喝了口柠檬水,开门见山:“小陈,那我就直说了。我们‘味香园’开两家新店,前期投入很大,装修、食材、员工工资都是成本,所以希望配送抽成能降到 16%,你看行不行?” 她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新店的规划图,“新店覆盖的范围大,你们骑手跑的距离也远,我知道辛苦,但我们也是没办法,利润实在太薄了。”
陈凡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他定了定神,按照之前准备的思路,先共情她的难处:“刘总,我特别理解您的顾虑,新店扩张确实需要控制成本,我之前帮张姐的餐厅做过成本优化,知道开新店有多不容易。” 他顿了顿,把站点的超时率数据推到刘敏面前,“不过您看,我们站点跟‘味香园’合作这半年,超时率一直稳定在 2%,上个月甚至只有 1.5%,比行业平均低 3 个百分点。您想想,客户订外卖最在意的就是时效,要是超时,不仅会给‘味香园’差评,还可能流失客户,而我们的高时效,其实是在帮您留住客户,减少隐性损失。”
刘敏拿起数据看了看,点了点头:“你们的时效确实不错,这点我承认。”
“还有餐品损耗率。” 陈凡又拿出另一张表,“我们给骑手做过专门的‘餐品保护培训’,教他们怎么用保温箱,怎么固定汤类和液态餐品,现在损耗率只有 1%。上个月您那边有个订单,是送一份老鸭汤,骑手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保温箱坏了,但汤一点都没洒,客户还在评价里夸‘包装好’。要是换其他站点,损耗率至少 4%,每单损耗您都要重新做一份,也是成本,对吧?”
刘敏的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着,显然在认真考虑。陈凡见她有些松动,心里稍微有了底,可他知道,只说优势还不够,得给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就在这时,脑子里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光幕一闪而过,机械音带着 “商务辅助” 的意味:
【当前系统能量:61 点】
【检测到宿主面临 “商业谈判关键节点”(需平衡合作方成本需求与自身利润),触发 “商务话术优化” 技能:1. 生成 “折中方案建议”—— 新店前三个月抽成 17%(比当前低 1%,比对方要求高 1%),三个月后若日均配送量达标(300 单以上),抽成降至 16.5%;2. 补充 “附加价值”—— 为新店提供 “专属骑手团队”,提前培训骑手熟悉新店周边路线,开业首周免费增加 2 次配送调度;3. 消耗能量 8 点,执行后剩余能量 61-8=53 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