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未来学院的钟声尚在耳畔回响,“新希望”星便迎来了另一场关乎文明走向的盛会。经过数月艰难磋商与多方博弈,由星盟临时议会主导、“黎明阵线”积极推动、烬域帝国改革派及多个重要独立殖民地代表参与的星际和会,终于在经过激烈争论后选定的中立地点——位于星盟与帝国缓冲带的“望舒”空间站——正式召开。
“望舒”空间站并非军事要塞,也非繁华商港,而是一处历史悠久、以学术交流和外交中转闻名的古老站点。其设计融合了星盟的流畅曲线与帝国的几何美学,象征着沟通与平衡。此刻,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悬浮于璀璨星河之中,注视着各色舰船缓缓驶入其港口——星盟临时议会的代表团乘坐着略显朴素的客运舰,帝国代表团则是玄戈麾下那艘标志性的、线条冷峻的“龙骧”号旗舰,其余独立殖民地的代表船只则五花八门,从流线型的科研船到粗犷的武装商船,不一而足,俨然一副战后星际格局的微缩图景。
空间站核心的环形会议大厅内,气氛庄重而微妙。环形桌旁,各方代表依次落座。星盟临时议会议长——一位以稳健着称的老牌政治家——担任会议主席。凌烨作为“星际遗产与安全特别行动队”队长及“黎明阵线”精神领袖,与苏玥一同位列星盟代表团重要席位。对面,玄戈一身帝国元帅礼服,面容冷峻,身后坐着帝国外交大臣与军事顾问。其余独立殖民地代表则神色各异,有的充满期待,有的谨慎观望,有的则难掩对两大势力夹缝中求生存的忧虑。
会议伊始,便是暗流涌动。议题从相对务虚的“战后和平愿景”迅速切入实质性的“边境划分”。星盟与帝国之间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争议星域,司徒隐时代曾以高压手段暂时压制,如今其垮台,这些地区立刻成为火药桶。
一位来自边境星系的星盟代表情绪激动地控诉帝国巡逻队近期越界挑衅,展示受损的民船影像。帝国代表则反唇相讥,出示所谓“星盟支持的海盗”袭击帝国商队的“证据”,并要求重新勘定“更符合历史与现实”的边界线,言语间对司徒隐时代签订的某些条约嗤之以鼻。
争论迅速白热化,双方代表拍案而起,互相指责,会议一度陷入僵局。老议长连连敲击木槌,效果甚微。
就在此时,凌烨缓缓起身。他没有提高声调,声音却清晰地压过了嘈杂:“诸位,我们聚集于此,是为了终结纷争,还是为了开启新的战争?”
会场渐渐安静下来,目光聚焦于他。
“边境纠纷,源于互信缺失与历史积怨。”凌烨目光扫过双方,“我提议,成立一个由双方专业测绘人员、中立第三方学者共同组成的联合勘界委员会。不以武力强弱划线,而是依据最客观的星际法准则与现有居民意愿,重新勘定。在此过程中,双方军队后撤五十光年,设立非军事区。争议未决前,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
此议一出,满场窃窃私语。这方案看似公平,实则对强势的帝国约束更大。玄戈目光锐利地看向凌烨,手指无声地敲击桌面。良久,他冷声道:“可以。但帝国要求委员会必须有帝国认可的专家,且最终方案需经帝国元老院核准。”这留下了伏笔,但至少同意了谈判框架。独立殖民地代表们大多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贸易谈判同样艰难。帝国凭借其经济与技术优势,试图逼迫星盟开放关键市场,接受不平等条款。苏玥此时挺身而出,她展示了一系列数据模型,清晰论证了失衡的贸易将对双方长远发展造成的损害,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相对优势互补”和“技术梯度转移”的渐进式贸易框架。
“重建需要资本,但不应以牺牲经济主权和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苏玥语气冷静,逻辑缜密,“帝国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和市场,星盟则需要获得技术、投资和发展时间。双赢的前提是公平,而非掠夺。”
她的专业与客观,甚至赢得了部分帝国经济官员的暗自颔首。玄戈深深看了她一眼,未置可否,但指示帝国代表就此方案进行细节磋商。
军事互信议题更是敏感。帝国坚持要求星盟限制其军备发展,特别是与古代遗迹技术相关的领域。凌烨对此坚决反对。
“星盟拥有自卫权。限制性条款必须对等,且需有严格核查机制。”他态度强硬,“至于古代遗产相关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已在‘星际遗产与安全特别行动队’及未来星际公约框架下严格监管,其安全性透明性,欢迎各方共同监督,但绝不容许任何一方以此为由实施单方面军备压制。”
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最终只能达成一项脆弱的共识:建立军事热线,提前通报大型演习,避免误判。更深层次的军控谈判,留待日后。
而最为核心、也最为艰难的,便是关于如何共同管理和研究古代遗产的议题。
凌烨代表星盟,正式提出了基于“星海未来学院”理念的《星际文明遗产研究与利用公约》草案。草案强调:任何古代遗产的研究都必须在全星际监督下进行,遵循严格的伦理规范,以和平为目的,成果由所有签署文明共享,严禁任何军事化应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