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如下:
1. 沿程水头损失:流体在均匀直管中流动时,因黏滞力产生的能量损失,计算公式为达西公式:hf = λ·(L/d)·(v2/2g),其中λ为沿程阻力系数,L为管长,d为管径,v为管内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2. 局部水头损失:流体流经管路局部构件(如弯头、阀门、突然扩大/缩小段)时,因流态突变产生的能量损失,计算公式为:hj=ζ·{v2}/{2g},其中ζ为局部阻力系数。
3. 通过测压管测量管路上下游的测压管水头差,结合流量计测得的流量,代入公式即可计算λ和ζ。
实验装置有如下:
恒压供水系统(保证实验过程中管内总水头稳定);透明有机玻璃管路(含2段等长直段、1个90°标准弯头、1个闸阀,管径d=20—32mm);
一组测压管(分别安装在直段上下游、弯头上下游,用于测量水头差); 涡轮流量计(或转子流量计,精度±2%,量程覆盖0.1-1.03/h); 卷尺(测量管长L)、秒表(辅助验证流量)。
至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就交给你们自己掌握。我需要的数据是是什么呢?
1,计算管内平均流速v;2,计算沿程阻力系数;3,计算局部阻力系数;4,进行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误差来源,评估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请大家退后一点,发资料,上器材!”
众人心中没谱,听号令往回退。
原本平坦的地面往下陷,没一会儿,一块大屏幕就出现在眼前,上面显示着目前的实验名称,以及具体的实验器材。
3D效果直接再现了一个实验全场景图,上面还有所需的所有实验器材,连秒表的时间都看得清清楚,竟然是会走的秒表,霎时惊呆了众人的眼。
主持人补充道:“因场地和时间有限,你们眼前的智能屏幕就能完全模拟实验全过程。只要输入具体的操作流程,屏幕里能够展现三维效果,并显示实时进度。”
有人说道:“简单点说,我们就只需要输入步骤,设计一些关键数据,就能完成实验了对吧?”
主持人笑着道:“是的。”
每个人手里也得到了实验资料,只不过跟刚才他念的差不多,缺少了实验步骤的关键部分,多的只是数据处理里面的计算公式。
“没法做!废了!”
“没学过,怎么着?就不能出点简单的题吗?”
周澧枫望着这深奥的大字,刚要说自己是不是该摆烂了。
原本在前面的沈芝兰忽然退至他身边,附身过来。
他下意识瞥了一眼余珉,身体却弯了下去,方便她说话。
沈芝兰捂住嘴,悄悄说了些话。
周澧枫瞪大眼睛,刚准备抬眼,沈芝兰出声:“别看,去吧。”
周澧枫抑制住自己想要抬头的那股劲,悄悄从人群中往外走。
“这是要干什么?”覃橦走过来问。
“他去干什么?”
沈芝兰道:“没事。”
覃橦撇撇嘴,“故弄玄虚!”
“请大家上来抽签!确定座位序号。”
蒋福抬眼望着中央的李一,那人视线转了一圈,最终落在他身上,咧嘴笑了一下。
那一幕很怪异,但他说出不出来如何怪。想起那些恶心的话,他快速低头。
这个实验没要求队友,他需要单独完成。
那张脸又横冲直撞地冲进他的大脑,形成一幕幕抹不掉的画卷。
他甩掉那些复杂的想法,赶紧跟着人群上去抽签。
实际上,他坐在哪里,都无所谓。这个实验是专业的实验内容,对他而言,即便不用别的,他也能熟练地做好。
施里去抽了签,确定了座位号。全场的人按照自己抽到的序号找到位置,李一再说:
“实验时间截止三十分钟,如果还没有人能够做出来,那就进度最快者得分。计时开始!”
随着他一声令下,会的人已经开始做,不会的则手忙脚乱六神无主,不知道要如何解决当下的困局。
“完了完了!”
覃橦未战先衰,“我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怎么解?”
她捂着头闭上眼睛,心如捣鼓。
边上的施里开口道:“你不会,我也不会,自然有人会。”
“啊?”她疑惑地睁开眼,看过去。原本刚才站着的两人已经配合默契地分工。
余珉点击屏幕检查供水系统,测压管是否漏气。沈芝兰输入确保管路阀门全关的指令,同时用笔记下了管路参数,即d、直段L1、弯头前后管段L2的数值。
确认无误后,余珉和她对了个眼神,毫不犹豫地打开了恒压供水泵,按着屏幕缓慢开启了总阀门。
等屏幕上面显示了排出管路内空气以及测压管液面稳定后,他再检查,确认无气泡。
余珉在操作,沈芝兰瞥了一眼远处的蒋福。
他手指滑溜地在屏幕上滑动,几乎是没有任何停顿地将实验推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