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回紫禁城,时间已经接近傍晚。
但朱元璋没有休息,匆匆吃了晚饭,就带着着朱标赶到文华殿,准备召开了一个小朝会。
召集参与朝会的人很少,但都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标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叔伯。”
“这位是信国公徐达!字天德!”
“中书省右丞相!也是咱的征虏大将军!”
“这位是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
“中书省平章政事!是我大明第一猛将!”
“这位是宣国公李善长!字百室!”
“中书省左丞相!一直是他帮咱处理政务。”
“这位……是‘吾之子良’刘基!字伯温!”
“太史令,正在帮咱修订历法!”
“同时还是御史中丞,主管监察院!”
“监督百官!可直奏咱这皇帝,不受中书省节制!”
“几位!”
“标儿因为某些原因失忆了,所以咱帮他介绍一下!”
“标儿就不用咱介绍了吧?”
“他小时候,你们当中还有人抱过他!”
“这才三年时间,你们不会认不出来了吧?”
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很小就开始了。
在他小时候,就带着他和自己的心腹见面,培养感情。
甚至,刘伯温还给朱标讲过课,算是朱标的半个启蒙老师。
而这次微服私访,朱元璋对自己的行程严格保密。
但特意派人四处散播了自己的目的:
带回嫡长子朱标!
当初他当吴王时,那个9岁被立为世子的朱标!
此外,朱元璋特意选择了文华殿作为这次小朝会的地点!
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事情。
朱元璋以前只在三个地方进行过朝会。
奉天殿!
举行大朝会,宣布重要诏令。
华盖殿!
日常议政区域,召集丞相和六部官员商议要务。
武英殿!
机密区域,用于接见心腹大臣。
而文华殿,当初修建时,朱元璋预定的作用是太子东宫!
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四人都不是蠢人。
就连不喜欢动脑子的常遇春,在进入文化殿前也有了心理准备。
可在见到朱标的时候,常遇春还是无法忍住激动的情况。
常遇春直接“扑通”一下跪倒地上,声震殿梁:
“世子殿下!”
“您终于回来了!”
“不然俺老常真是死不瞑目啊!”
常遇春这个铁塔般的汉子,不由泪目。
朱标急忙上前搀扶,说道:
“常叔,当年您在外征战。”
“我遇到危险又不是您的错。”
“请不要自责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已经和他说了很多事情,虽然没完全恢复记忆,但足够他了解这些人了。
徐达上前,一起扶起常遇春,又朝着朱标恭敬行礼,感慨着说道:
“皇长子殿下!”
“三年不见,身体居然这么壮实了!”
“咱们大明也必然像你这身子骨一样,越来越兴旺!”
李善长和刘伯温也跟着行礼,恭贺道:
“真乃天佑大明!”
四人都十分默契,没有询问朱标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李善长用余光看了一眼朱元璋,随即说道:
“陛下!”
“既然皇长子归来。”
“不如选一良辰吉日!”
“册封太子!”
刘伯温立即跟附和道:
“臣附议!”
徐达和常遇春愣了一下,也跟着说道:
“臣附议!”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猜出了朱元璋的目的。
不只是让他们确定朱标返回,
还有就是让他们主动提出册封太子!
并且,回去后和下属们通通气。
在下次大朝会的时候,让文官、武官以及纠察院的官员都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搞多余的幺蛾子!
朱元璋十分满意四人的态度,说道:
“言之有理!”
“善长,这件事就交给你安排了。”
李善长鞠躬受命。
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你们先坐下吧。”
“咱这次召见你们,除了见标儿。”
“还有另外另外两件事。”
“首先是第一件事情……”
“你们认为……咱之前制定的皇室供养制度有什么问题吗?”
朱元璋收起笑容,表情认真,已经进入了工作模式。
朱标则走到他身边,开始观摩。
徐达安静地坐着,没有说话。
常遇春挠了挠头,也没说什么。
这件问题,明显是需要文臣来解决,他们这些武将就不用掺和了。
李善长思索了一下,说道:
“陛下,恕微臣愚钝,想不出有什么问题。”
其实,李善长心里,是觉得这供养给得有些太高了。
但他知道说出来肯定触怒朱元璋,肯定不行。
“陛下!”
“臣认为皇室供养的支出可能略高,或许要进行调整。”
一旁的刘伯温跟着说道。
李善长心中冷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