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注意到顾淮之总在下午三点零二分起身接水,搪瓷杯壁的茶垢圈永远停留在同一高度。他撕便签纸时会沿着齿线反复对折三次,指腹按压出的折痕像手术刀划开的皮肤,精准得近乎仪式化。
她曾故意在咨询室左侧多放了一盆多肉,第三天发现它出现在右侧窗台,叶片朝向与百叶窗缝隙形成30度夹角——和电脑屏幕的倾斜度分毫不差。他接电话时永远用左手持机,右手食指会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节奏是固定的三短一长,像某种加密摩斯码。
最有趣的是周三下午的心理咨询。上一位来访者离开后,他会用酒精棉片擦拭门把手,不是普通的擦拭,而是以顺时针方向螺旋式涂抹,从中心到边缘,不多不少七圈。苏瑶猜这是他的强迫行为,直到有次她提前结束观察,看见他站在空荡的咨询室中央,突然用额头抵着冰冷的墙壁,双肩微颤得像风中的蝴蝶标本。
她还发现他手机相册里只有三类照片:建筑结构图、鸟类羽毛特写、以及不同角度的云彩。没有人物,没有合影,连食物都拍得像实验室样本。当她以朋友身份递给他自制饼干时,他瞳孔收缩了0.5秒,接过的手指只碰到包装袋的边缘,仿佛那是块烧红的烙铁。
这些碎片在苏瑶脑海里拼凑出一个精密运转的钟表内部,每个齿轮都咬合得严丝合缝,却在某个隐秘的角落,藏着根即将崩断的发条。她看着他在走廊转角处,将散落的文件按页码顺序叠好,忽然想起他某次催眠记录里写的:我梦见自己是台恒温冰箱,门永远关着,里面的灯却亮了二十年。
苏瑶鬼使神差地走向顾淮之,在他叠好文件抬头的瞬间,对上了他略带诧异的目光。“顾淮之,我想和你深入聊聊。”苏瑶鼓起勇气说道。顾淮之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
两人来到咨询室,苏瑶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你内心藏着很多事,就像那台亮了二十年灯的恒温冰箱。”顾淮之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你似乎很了解我。”他淡淡地回应。
苏瑶接着说:“那些强迫行为,还有你手机里奇怪的照片,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映射。”顾淮之沉默良久,缓缓开口:“你是第一个发现这些的人。”
原来,他曾经历过一场重大创伤,从此将自己封闭起来,那些看似怪异的行为,不过是他自我保护的方式。苏瑶静静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心疼。从那之后,两人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像是两颗原本平行的星球,开始慢慢靠近。
之后的日子里,苏瑶总会在顾淮之进行那些“仪式化”行为时,默默陪伴在旁,用温暖的眼神给予他无声的支持。顾淮之也开始逐渐对苏瑶敞开心扉,会主动和她分享自己对建筑的见解,以及拍摄云彩时的心境。
一次,城市突发暴雨,苏瑶被困在公司。顾淮之得知后,不顾自己对雨水的不适,撑着伞匆匆赶来。当他出现在苏瑶面前时,雨水顺着伞沿滑落,而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两人在雨中并肩而行,顾淮之的手不自觉地靠近苏瑶的手,最终轻轻握住。苏瑶抬头看向他,顾淮之的脸上难得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从那以后,顾淮之手机相册里多了苏瑶的照片,有她认真工作的模样,有她开怀大笑的瞬间。而他那些强迫行为也在苏瑶的陪伴下,渐渐不再那么频繁。两颗心越靠越近,他们在彼此的温暖中,慢慢治愈着曾经的伤痛。
然而,平静的日子就像平静的湖面一样,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顾淮之的过去就如同隐藏在湖底的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浮出了水面。
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男人突然找上门来,他自称是顾淮之的旧友。这个男人的出现打破了苏瑶原本平静的生活,他用一种严肃而又带着警告意味的口吻对苏瑶说:“离顾淮之远点,他的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苏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男人和他所说的话弄得一头雾水,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男人要警告她远离顾淮之。经过一番追问,她才得知原来顾淮之曾经因为一场创伤而卷入了一场错综复杂的阴谋之中。他的“封闭”并非仅仅是因为内心的伤痛,更多的是为了躲避背后隐藏的巨大危险。
苏瑶的心中充满了震惊和担忧,她无法想象顾淮之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痛苦和困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她的内心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决心。她决定找到顾淮之,告诉他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并坚定地对他说:“我不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当苏瑶找到顾淮之时,她看到了他眼中的惊讶和感动。顾淮之显然没有想到苏瑶会如此勇敢地面对这一切,他被她的勇气和深情所打动。在那一刻,他决定不再逃避,而是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于是,他们开始一起调查那个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每一次,他们都紧紧相依,相互扶持。他们的感情在共同面对危险的过程中愈发深厚,仿佛彼此就是对方的全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