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仿佛昨日才刚迎来新学期的第一缕春光,转眼间,上海已步入梅雨季节。空气变得粘稠而湿润,淅淅沥沥的雨丝连绵不绝, campus 里的水泥路面总是泛着深色的水光,梧桐树叶被洗得翠绿发亮。学期的节奏,也在这种潮湿闷热中,陡然加快,进入了最后冲刺的阶段。而对于307寝室而言,除了期末考的压力,还有一份额外的期待与牵挂——全国大学生“展望杯”水产品加工与创新竞赛的结果,即将在近期公布。
期末考试的压力如同低气压笼罩在每个人心头。307寝室的日常变成了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高速运转。就连最坐不住的赵强,也被李文博和陈遇按在书桌前,对着《养殖工程学》和《饲料学》的笔记愁眉苦脸,偶尔会突然冒出一句:“你们说,咱们那个涂膜保鲜的鱼片,到底能不能拿奖啊?”
“强哥,安心复习!该来的总会来!”周凯一边飞快地整理着《市场营销学》的案例笔记,一边头也不抬地回应,但他的电脑屏幕上,除了笔记,还有一个最小化了的邮箱界面,时不时就要点开刷新一下。“我这心里也跟猫抓似的!咱们的PPT做得那么溜,数据又扎实,怎么着也得有个鼓励奖吧?”
是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普及,PPT演示已经成为了不少课程期末考核的一部分,而经历了“展望杯”的洗礼,周凯更是自封为307寝室的“首席PPT设计师”,信心爆棚。
李文博则一如既往地稳定,他的桌面上各种科目的笔记、习题集井井有条,仿佛一台精密运行的学习机器。他只是偶尔推推眼镜,冷静地分析道:“根据往届获奖比例和我们的项目创新性、数据完整性来看,获得三等奖的可能性存在,但竞争激烈,二等奖及以上需要较大运气成分。当前首要任务是应对确定性更高的期末考试成绩。” 虽然语气理性,但他也会在不经意间推一下眼镜,目光扫过安静的宿舍电话。
陈遇同样忙碌。他不仅要应对自己的考试,还要抽出时间远程关注“旭遇”工作室的进展。但他的心情相对平静许多。参加竞赛的过程本身,团队的通力合作、对新工具(PPT、专业软件)的掌握、以及应对潜在干扰(“渔火”作为赞助商的压力)的经历,已经让所有人获益匪浅。结果,更多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认可。
一天下午,陈遇正在机房赶制一篇课程论文,需要将写在稿纸上的部分内容输入电脑,并引用一些从图书馆数据库查到的电子文献。他习惯性地伸手去摸书包侧袋,却摸了个空。
“坏了……”他心里一沉。忘记带软盘(Floppy Disk)了。
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3.5英寸软盘是学生们在不同电脑间转移文档最常用的工具,虽然容量极小(只有1.44MB),且极易损坏。折返宿舍取一趟,要浪费将近半小时。
正当他有些懊恼时,旁边机器的一个研究生学长似乎看出了他的窘境,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银白色的、比口香糖略大的物件,递了过来:“没带软盘?用这个吧,刚买的,挺方便。”
陈遇接过来一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金属块,一头有一个USB接口。他认识这东西——闪存盘(Flash Disk),也叫U盘。这在2001年,可是绝对的新鲜玩意儿!它刚刚开始进入市场,价格昂贵,远未普及,但因其容量远大于软盘(这位学长的这个是64MB的!)、体积小巧、不易损坏,正在迅速成为科技爱好者和高端用户的新宠。
“这……太感谢学长了!这怎么用?”陈遇虽然知道这东西,但亲手操作还是第一次。
“插到USB口上,电脑应该能认出来,就像个移动硬盘一样,直接把文件拖进去就行。”学长热情地演示了一下。
果然,在Windows 98系统下,虽然需要手动安装一下驱动程序(学长自带了一张小光盘),但识别后传输速度比软盘快了不知多少倍。陈遇顺利地把需要的文档拷了进去。
“这东西真方便!”陈遇由衷赞叹,同时心里一动。他立刻想到“展望杯”竞赛提交的那份包含大量图表、数据、PPT文件的报告,如果当时有这个东西,备份和提交会安全便捷得多。
“是啊,就是贵了点,这一个快抵上我半个月补助了。”学长笑道,“不过确实省事,再也不用担心软盘读不出来了。”
这次经历让陈遇印象深刻。他当晚就给毛蛋发了短信,除了询问工作室近况,还特意提到了U盘,建议工作室可以考虑投资一两个用于重要数据的转移和备份。毛蛋回复很快:“收到!这新玩意儿俺也听说了,就是死贵!不过遇仔你说有用,咱就买!下次进货时捎上!对了,‘展望杯’有信儿没?俺跟平叔都等着呢!”
考试周终于在一片兵荒马乱中结束。当最后一门《鱼类行为学》考完,赵强冲出考场,还没来得及对着阴沉但暂时停雨的天空发出解放的长啸,就被气喘吁吁跑来的系辅导员叫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